《亲密关系》这本书,引导了数十万家庭,从“情感无望”走向了“和谐之爱”。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心理治疗师,近三十年来,一直注重于研究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通往爱情灵魂的桥梁,最幸福的婚姻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遇到问题,懂得分析问题,化解问题,提升自我。本书将为我们揭开亲密关系的神秘面纱。
书中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1.绚丽阶段~月晕现象
生而为人,都有归属感、被重视感的需求。当遇到一个能够满足我们这些需求、相互吸引的人,立马便坠入情网,以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一生真爱,即使不可爱的地方,也显得无关紧要或另有一番趣味,这就是“月晕现象”。
一旦“月晕现象”退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变了,跟谈恋爱时不一样”。于是婚姻关系就进入了幻灭阶段。
2.幻灭阶段
在我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到来了。这时,我们就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如吵架,只是为了不去面对幻想背后的事实,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吵架时我们说的话和事情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只是用言语伤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以避免梦想幻灭,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要从中化解这些偏差行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对方真诚的沟通,八个纲要提问,可以让我们的亲密关系迎刃而解。
我想要什么?
有没有什么误会想要澄清?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事绝对真实的?
我或我的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3.内省阶段
内省,就是检视自己内在所有想法和感觉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我们能和自己内在的事物和平相处,并且用爱来面对它们。
在幻灭阶段,对方已不是刚开始我们眼中的那么完美,我们的很多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想去控制、改造对方也无果。这时候,如果想要这段关系继续走下去,就要进入内省阶段。可惜的是,很多伴侣在幻灭阶段就一拍两散了。
4.启示阶段
当你穿越怀疑的迷雾,不再盲目且能看到自己的本质时,你就会得到“启示”。了解到在每件事的背后都有爱的存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第二种,“神迹显现”;第三种,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
亲密关系就是一趟探寻生命真相的旅程,是通往灵魂的桥梁,是探索自我的途径,是自我成长与修行的道场。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就是寻找自我。
经典语录:
1.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2.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3.过去的事虽然已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行,挥之不去。
4.每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自行解决的机制。
5.痛苦虽不能避免,要不要痛苦却可以选择。
6.亲密关系的冲突,其实都代表自己内心的冲突。
7.沟通的关键就是臣服,一旦你向真理臣服,你就能得到灵魂的引导。
8.沟通最快捷的方式是诚心道歉。
读完本书,对于婚姻中亲密关系,有了新的认知,感悟如下:
1.亲密关系总是在变化。婚后的亲密关系已从恋爱时的浓情蜜意,发展至平淡稳定的阶段。从一开始的寻觅伴侣,到热恋,到对另一半的各种期望,再到由此而产生的失望。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互相指责,这些都是亲密关系会经历的过程。
2.在亲密关系让我认识自己。在亲密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不论甜蜜或忧伤,每一次相互交织的背后,都是一次认识自己的机会。亲密关系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疗愈自己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3.少期望对方,多关注自我
伴侣之间,常会相互期望。如果这个期望超过了另一方能够给予的范围,必然会伴随着失望与不满,当这种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争吵便不可避免。放下对伴侣的过度期望,把精力放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上,内心的容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亲密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4.放下立场,选择双赢
婚姻需双方用心共同经营,一旦我们放下立场,将双方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沟通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而双赢,会让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更美好、更快乐。当彼此之间有矛盾时,不妨自问,我想要什么?我要冲突还是和谐?孤立还是亲密?我想要单赢还是双赢?
其实,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就是要接纳对方的不完美,也要学会内省,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让彼此不断地成长。其实世上所有的问题,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而只有真心付出爱,就会得到爱的回应。
最后,用我很认同的几句话,作为此篇读书笔记的结尾吧。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