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

        原文: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释义:有天,大师召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说:“你们和其他徒众不同,我圆寂后,你们是各住持一方教化禅师。我今教你们如何为别人解说佛法,而且不失本宗旨意。”

  原文: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

  释义:先举出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教法,出没要离两边。说一切法,不离自性。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出话要成双,全取对法,来去互相对应,最终除去二法,更没有可执着之处。三科法门,即是阴、入、界。这三科。阴是五阴,即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即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既是六尘、六门、六识,

  原文: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释义:自性能包含万法,故叫含藏识。若用心思量即是转识。再生成六识,出六门,见六尘,这样的十八界,全从真如自性而引起。自性如果错误,即产生十八种错误认识;自性如果正,即产生十八正。若表现出恶用即是众生用;若表现出善用即是佛用。用从何来?是由自性而来。

  原文: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释义: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天与地相对,日与月相对,明与暗相对,阴与阳相对,水与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佛法名词中有十二对:“语和法对,有和无对,  有色和无色对,有相和无相对,有漏和无漏对,色和空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十二对相对法也。”

  原文: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释义: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原文: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通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

  释义:六祖说:“此三十六对法,若理解运用,即能通达贯穿一切经法,出入不落两边。见性之人和人交谈时,外有相却不执着相,内空却不执着空。若执着相,即增加错误认识;若执着空,即会增长无明。对空执着之人会曲解诽谤佛经,他们直言不讳说;‘佛法不用文字。’即说不用文字,人也不该用语言,只此这语言,即是文字之相。”

  原文: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释义:又说:“口中常说不立文字,即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听别人说法,便诽谤他人所说是执着文字。你们当知自己迷惑还算了,却诽谤佛经。不可诽谤经法,否则罪障无数!若执着于外,即会广造道场寻求本性;说有、无的过失。这样人,永世也不认识自己本性。但依照我授教法修行,也不可什么都不思考,这样会造成对佛性认识的障碍。若只听我说法而不去努力实践,反会使人产生起不正确的认识。你们但依我教法修行,解说佛法而不执着。若能够理解,并且依此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即不会违背本宗宗旨。”

  原文: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释义:若有人问你法义,问‘有’要用‘无’来答;问‘无’用‘有‘答;问‘凡’用‘圣’答;问‘圣’‘用’凡‘来答。这两边道理相互对应,显出中道|的义理。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答也是依照这样对答,即不会违背佛法的义理。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应答:‘明是因,暗是果,光明消失黑暗既到。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果,而显佛法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如此回答。’”你们今后传法,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失本教宗旨!

  原文: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释义: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是后来改元延和七月,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催促早完工。第二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要离开世间,你们有疑问,须早提问,我当为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疑惑。我若去世后,没有人教导你们。”法海等人听后,都伤心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原文: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释义: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达到无善与无不善境界,遇毁谤、赞誉而心不动,不生悲哀、快乐。其他人都做不到。你们在山中数年,究竟修的是什么道?你们现在悲泣,是为谁忧伤?若忧虑我离开人世不知去向何处,我自知要去那里;若我不知自己去处,也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你们悲泣,是都不知我的去处;若知我去那里,即不会悲泣。本性本来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我为你们说一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读并领会此偈,和我心意相同;依此偈修行,不失本宗旨。”

  大家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其偈;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原文: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释义:当时,徒众听完偈后,一起向六祖行礼,并体会大师心意,各人收起散乱之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论。都知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再拜大师问道:“大师圆寂后,衣法当传给什么人?”

  原文: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释义:大师说:”我在大梵寺说法,到今天所讲佛法,在社会记录流传,现称《法宝坛经》。你们要守护此经,代代传授,广度众生。但能依此经说,即是正法。现在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只因你们信根纯熟,对此教法不再疑虑,有能力担任弘法重任。但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文意思,衣钵不该再传。达摩祖师偈语是:

  原文: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释义:六祖又说:“各善知识,你们各净其心,听我说法:若想修成一切种智,必须做到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若能面对一切不执着,不起怨憎、喜爱,也不取舍,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内心安静、休闲,虚怀若谷,这就叫做一相三昧。

  原文: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释义:若在一切地方,无论行、住、坐、卧,能一心不乱,即是不动道场。使自心成为清净佛土。此是一行三昧。若人能具有这两种三昧,如同地下播种,终可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说法,比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你们的佛性比如种子,遇雨滋润,能发芽生长。凡是承受我旨意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说去实践的人,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原文: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释义:六祖说偈后,又说:“佛法没有两种解释,心亦无两心。佛法清净,也无形状。你们切勿观静和求空,此心本来清净,不可执着或取舍。你们各自努力,随缘珍重!”这时,徒众向六祖顶礼后退出。

  原文: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日。”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释义: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出世,尚且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道理。我这肉身骸骨,该有归宿。”大众说:“大师现在去新州,什么时间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什么人?”六祖说:“有道人可得,无心人自通。”

  原文:又问曰:“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我偈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释义: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原文: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此兴化,建立吾宗,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释义;又说:“我圆寂后七十年,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是出家人,一是在家人,同时兴佛法教化,建立我宗昌隆法嗣。”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垂开示!”

  原文: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

  释义:六祖说:”古佛示现,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现以七佛为始来说:

  原文: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

  释义: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

  原文: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相传,毋令乖误。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释义: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上面所说诸位祖师,各有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传,不可有误。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大师留下什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得见佛性呢?”

  原文: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

  释义: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迷人,若认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能认识众生,永世难见佛性。我现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众生,见自己心中佛性。想求见佛性,但能认识心中众生。只因众生迷惑难见佛性,而不是佛迷惑成众生。自性若能觉悟,众生即能成佛;自性若迷惑,佛也变成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可以成佛;

  原文: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释义:你们心若邪恶和不直,即是佛也变成众生。若能心念平而一心不乱,即是众生也能成佛。我们心中本来有佛,自心佛才是真佛。自己若没有佛心,到何处寻求真佛?你们自己本心即是佛,再不要怀疑!心外不可能建立任何东西,全是从我们自心里产生,故经说:‘心动则一切妄念生,心不动一切妄念灭。’我今留下一偈,与你们道别,这首偈叫《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若解此偈意,便能见到自己本心,依此修行可成佛道。偈说:

  原文: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原文: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释义:大师说完偈,告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自心,我圆寂后,不可和俗人一样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身穿孝服,不是我弟子,也不懂真正佛法。只要识得自己本心,见自本性,保持本性不动不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我担心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见自己本性。我圆寂后,依我说修行,如我在世一样。若违背我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什么益处。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原文: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

  释义:六祖说完偈后,端坐到三更,忽然告诉弟子说:“我去了。”剎那圆寂。当时异香满室,天空白虹连属地面,树木变成白色,飞禽走兽也发出了哀鸣。十一月,广州、韶州、韶州三郡的官僚以及门下的出家、在家弟子,争请六祖真身,无法决断。于是焚香祷告说:“香烟所指向地方,就是大师归宿。” 当时香烟一直飘向曹溪。十一月十三日,众人把六祖坐化神龛以及五祖传下的衣钵都由新州国恩寺迁回曹溪宝?

  原文: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释义: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六祖肉身出龛,弟子方辩,用香泥涂六祖真身。弟子们忆起六祖曾经说过“取头”预言,用铁片和漆布围护六祖颈部,然后送入塔内供奉。六祖真身入塔时,塔内忽然出现一道白光,直冲天上,三天后才消散。韶州刺史把六祖事迹报朝廷,皇上敕令立碑纪念六祖的道行。惠能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时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时披剃受戒,说法利生三十七年。得旨嗣法的有四十三人,悟道超凡不知其数。达摩祖师所传凭信祖衣、唐中宗御赐的磨衲宝钵以及方辩所塑的六祖法相,连同大师所用道具等,永远作为宝林寺的镇寺之宝。流传《法宝坛经》,用以显扬顿教宗旨,兴隆三宝,普遍利益一切众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对夫妇在海上为一老板养鱼,讲好了老板 每月开给这对夫妇五千元的工资,月底发放, 伙食自理。 老板在海上总共养了五...
    勤录阅读 575评论 2 3
  • 23/30笔墨里的时光第四期 “”这个词怎么读?”图书馆里三个少年复习英语,李玩指着书上“hypocri...
    真真1阅读 279评论 0 2
  • 不知道多久没有那种带着满身的力量,每天都是鸡血满满的为着目标奋斗,等到晚上倒在床上的时候回顾这一天,为梦又近一步而...
    VOATJ阅读 1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