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早已拉开大幕,每一座车站、每一趟列车、每一条返乡的路上,都是带着期盼、惊喜、回味的脸庞,虽然疲惫,可是这些疲惫只有在再次离家的时候才会释放。
回家的路上,回家的心里,没有什么能战胜久别回家的幸福感。
高档写字楼的俊男靓女,脱下高跟鞋,褪去浓妆,以最接地气的形象回到那个儿时的家乡。那些预算表或者客户信息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在家乡的土地上,只有亲情、乡亲和一点一滴的成长回忆。
那个小时候爬墙偷果子的墙豁口还在,那个风和日丽时攀登的小山还在,那一垛垛的干草的位置十几年好像都没有改变,依然在场院的那个把角,整整齐齐,四四方方。
人长大了,而家乡的一切却一点点地矮了下去。在归乡人的眼里,家乡的房子矮了,院墙矮了,乡亲们都变矮了,站在父母跟前,一下子感觉自己高出了他们太多。
家乡的人更接近于泥土,更接近于大地,在每一个春耕夏耘秋收的日子里,他们就匍匐在大地上,与泥土相拥,与自然一起发力,让庄稼一年年抽芽、拔节、壮硕,入冬而藏。
回到家里,院墙上挂着大大的猪头,鸡笼里养着十几只咯咯直叫的待宰肥鸡。天空蓝得不像话,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滚烫的火炕已经烧起,火炉里的煤块唱着欢快的歌儿,大块的猪肉炖在锅里,一切都像小时候,一切又都不一样。
一样的是亲情的气息,不一样的是其中浸润着自然之力的无奈和悲凉。
看家的狗儿已经换了好几只了,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要跟狗儿重新认识、熟悉、不舍分离。园子里的果树剩下的越来越少了,因为它们曾经为了给孩子们解馋并换几个零花钱的功用已经消失了。儿时念念不忘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吃起来再也感觉不到当初的味道。
钱已经不缺了,家里的人却越来越老了。给越来越矮小的爸妈买衣服、首饰、各种各样年货。在儿女心里,这是一种亲情亏欠的弥补;在父母心里,依然怕给儿女增加负担。
突然发现,即使长得再大,父母在,你依然是个孩子,一个有人照顾,有人体谅,有人担心的孩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路再远,也远不过与父母人生的渐行渐远;旅途再难,也难不过父母期盼儿女归家的煎熬。过年,不只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更是一次亲情回归的契机。城市和乡村,成长与根系,都在这个节日里融为一体,相互慰藉,互促成长。
哪管什么山高水长,哪管什么疲惫艰辛,家乡、老屋、父母,是每个人在外勇敢闯荡的源动力。只要那个家在,人生的每一次出发便不是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