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墙

插画             来自 样样松君

       我奶奶生了八个孩子,五个女儿,三个儿子。四姑和小姑是我们村子里破天荒儿的两个大学生。尤其是小姑,考的还是北京的名牌大学。

        我们小村的乡亲因此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期望我们这辈也出两个大学生。看到村里半务农半教书的民办老师都局促的不知怎样表达尊敬,最经常的是支使我们这帮学生时不时给老师家捡松树塔和扒苞米,以谢师恩。

        即便如此,村子里除了孩子的课本,还是没有一本书,一本都没有。只有圈肥农具,野菜蘑菇,牛羊猪狗鸡鸭鹅,大山小河。

         穷的纯粹,闭塞的纯粹。

         纯粹的没有一本书。

         但我天生怪筋,很小的时候就需要阅读。只要有字,哪怕只言片语,我也能如痴似傻的盯一下午。万幸老天悲悯,我竟在在家家户户的墙上,寻到巨大宝藏。

        村里的泥草房,炕上铺着炕席,报纸糊着墙。家家户户都一样,炕席磨的发亮,报纸一年到头变成褐黄,旧纸旧墨旧尘香。

        满墙报纸,横七竖八贴着,正正反反从墙角到天花,铺陈了整个屋子。童年大片大片的空旷时间,因为这满墙满墙的报纸,不和小伙伴出去玩,只愿呆在家安静的面壁读墙。 跟着奶奶去邻居家串门,奶奶拉多久家常,我就读多久墙,站着,蹲着,踮脚够着,时间变成深洞,我醉居其中。

       老旧的报纸,有些磨损太厉害,已经看不清字。绝大多数故事有头没尾,有尾没头,总有半截被其他报纸覆盖上。一件件墙上的陈年旧闻,半截故事,一半靠阅读,一半靠想象,充实着头脑,滋慰着心灵。

        最开心是每到新年,挨家挨户都会重糊报纸,我一边欣喜,一边惋惜。墙都从褐黄变成新报纸的青玉色,纸墨的味道也新的浓烈。一年年更迭,都是我的独享。

        直到小学四年级,我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书,姐姐送我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然后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然后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过去这么多年,书变的越来越唾手可得,有两本新书买回来还没拆封,kindle也成了摆设,以往的阅读习惯已经几乎消失,倒是每天都捧着手机漫无目的的刷屏。现在再回忆这段童年经历,因为久远而不再真切,因为变化太大而暗暗惊讶,仿佛在讲的是别人的故事。童年那个虽然资源匮乏却仍在阅读里寻找到无尽快乐的小孩子,已经永远不见了。只剩一个愧疚而伤心的大人,在默默鼓起勇气,准备朝花夕拾,重新推开阅读世界的大门。

       感谢二十多年前记忆中墨香四溢的那些墙,现实里早已彤塌,且永不会重现了。我却依然倚靠你们获得相信自己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读罗望子的《墙》,故事讲的是大哥为了建院墙与弟弟斗智斗勇的故事。 农村有兄弟俩的人家,十有八九都有土地之争。罗...
    烟雨柔0981阅读 307评论 0 20
  •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 上翻前面大家的讨论记录,才真正明白《墙》这篇文章反映的意蕴。 这篇文章的故事核是...
    牡灵静心阅读 107评论 0 3
  • 在今天,好像喜欢一个东西就要赤裸裸把欲望表达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很多成功学的演讲上来都会问...
    今山心月阅读 339评论 0 0
  • 《克苏鲁墙中之鼠》是一篇由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于1924年创作的恐怖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来到...
    南别阅读 4,072评论 0 2
  • 汪芸|著 ﹌﹌﹌﹌﹌﹌﹌﹌﹌﹌﹌﹌﹌﹌﹌﹌﹌﹌﹌﹌ 春分时节的风本该带来暖意,却裹挟着马石山方向沉闷的炮声,滚过胶...
    遇见幸福_8e10阅读 3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