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課抄了詩人痖弦的詩歌《如歌的行板》。早課讀过痖弦的詩歌,但更喜歡這首《如歌的行板》,年輕時喜歡,現在更喜歡。每次抄讀這首詩時,總會禁不住去揣測作者語氣裡里究竟有幾分是戲謔、幾分是了悟。痖弦的言語,連諷刺都甜蜜而冷肃,他像是在反諷,又平靜地接受他所反諷的,並説服讀者也接受,因爲那些看起來都可以優雅而美好。生活自有其節奏,命運就在那裡,生活亦自有其運行的邏輯,既然難以判斷什麽是必要的什麽是不必要的,那麽干脆篤活着之必要,死去之必要,上班之必要,游蕩之必要,獨居之必要,戀愛之必要……
這段時間有些忙碌,也有些累乏,一直也没有調整过來,這須怨不得别人。开學一個多月了,除了每天上課外,還要想着抽出時間去駕校練車,雖然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但已經年逾五十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再加上一些紛亂的事務,所以一直把自己弄得很疲惫。昨天去遼源順利通过了科目二的考試,去掉了一塊最大的心病,卸掉了一個最大的包袱,也一下子輕松了很多。生活不能没有壓力,但也不能有太多的壓力,要適當地加壓,也要適當地减壓。
昨天请假,一天没有上課,今天早上上班時心中竟有些惴惴然,畢竟這種情况在过去三十幾年中是很少見的。昨晚睡得早,實再是太困乏了,今天早上起得也早,因爲已餋成了習慣。該做的事還要努力去做,該堅持的依然還要一如既往。“有求皆苦,無欲則剛”,求的是别人,剛的是自己。我很羡慕那些有着很明确的生活目标或者説奮斗目标的人,至少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爲了什麽,有投入才會回報,有付出才會收穫,這樣的道理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我就知道,但從來没有真正弄懂过,直到現在也衹有羡慕的份兒。而事實上确乎如此:每個成功者光鮮的背後,都有着鮮爲人知的苦楚和無奈吧。
古籍中説:“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肉還是要喫的,谷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食氣是一種境界,不食衹能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上學期講《庖丁解牛》,很多人不理解宰牛跟餋生有什麽關系,説實話我也不理解。有些道理真的無法想得説得清楚,那就衹好不去强求想得清楚説得清楚吧,順乎自然好了。
“旅行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躲藏,它應該是讓我們看到想象之外的世界,然後不再困於眼前的喜怒哀樂。”又到了惦着遠行的季節了,即便不能成行,但總會讓心中對遠行充满着期盼。“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是農曆三月,江南正是草長藛飛柳煙花雨的時節,既然不能遠行,那麽憧憬一下又有何妨呢?
一整天都頭昏脑脹的,有時感覺像在做夢一樣暈暈怱怱的,也許最近一段時間事兒太多太緊張太忙碌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已是周末,早點休息,睡個好覺吧!與你愛的人道一聲晚安: 生命或是一場旅行,無論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