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根深蒂固,有些东西潜移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和独立的思想,教养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老生常谈,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可说来说去,大家也都围绕着一些相同的出发点。
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市场营销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人都像你们这样,就不会那么混乱的出现蒜你狠,碰瓷事件了”,当时并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才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是大学生的素质普遍偏高,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社会的和谐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可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教养跟学历是没有关系的,谁说每天辛苦搬砖的农民工大哥就一定会随地扔垃圾随便说脏话?谁又说每天光鲜亮丽学历颇高的有为男女就一定会一视同仁,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世界?教养无关学历,无关穷富,飞欧洲的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田埂上的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吐槽他们单位的同事,新来的高学历实习生每天中午吃完饭都会将他自己吃完饭的垃圾扔到单位的纸屑垃圾桶,朋友说每天看到这个垃圾都恨不得将饭吐出来,很倒胃口,又不知道怎么去沟通,觉得说深说浅都是不对。后来三个月后实习生面临着转正,每一个老员工都需要写评语,朋友很正义的写上了,我不认为这个人能很好的胜任这份工作,他想着自己的一句话应该不会起很大作用,没想到过了两天这名男生被辞退了,原来几乎所有人都给了类似的评语,所以任他在高学历,任他多有能力,都是无果的。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这件事,如果他有很好的教养,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极有可能在此发光发热,所以身在职场,你的一举一动,别人都会看在眼里的。
我所认为的教养,是不与人添麻烦。
曾经有朋友抱怨我你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求人,怎么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我也很头痛,凡事都习惯了亲力亲为,更不想给别人徒增烦恼,怎么就成了不好的事情呢,我所理解的朋友,是不需要日常的关系维护,更不需要不停歇的嘘寒问暖,毕竟我们山高路远,再多的语言慰藉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做我的朋友应该都习惯了我这种没头没脑的联系方式,我们彼此挂念彼此想念,开心会分享,难过会吐槽,我相信,留下的都是对的人,也相信她们值得我去爱护。
我所认为的教养,简单了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你都可以选择做一个更好一点的人。
什么是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为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我们曾经都做过一些连我们自己都不以为然的小动作,这些都是教养的缺失。你的行为暴露了你的瑕疵,你随便的拿别人的痛处开玩笑;合照的时候,你只顾得上p自己;对方给你看手机,你总是故意的左右去滑;别人自黑,你还嫌黑的不够,跟着起哄;看电影的时候,一直逼逼逼不停,就怕别人不知道你看过;不喜欢的姑娘就不要撩,撩完就跑,浪费人家真心,你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无伤大雅,你认为你素质高尚,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里,圈子小的你意想不到,口碑的传播速度也快的让你意想不到。
教养无疑和人品有很大的关系,人品是一个杠杆,它能成倍的放大你的价值,也能成倍的减少你的价值。
我还不知道怎么去实践近朱者赤,但我能做的是尽量先避免近墨者黑。
我们都一样,每天忙于奔波和生活,你不能决定更不知道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我想,好的圈子可能更会让你理解生活和工作的本质,让你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你所不能理解的现实,选择一个健康的圈子,放弃原有的无用社交,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我相信,对于你本身都会是一种提升。
后来渐渐的发现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作勇敢,愚昧当作学识,可笑当作幽默,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哗众取宠也当作是热情奔放。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理解和企及的知识和高度表示尊重,而不是闭上眼睛糊涂的去居心否测的嘲讽。
所以我们怎么做,怎么去选择,怎么去思考,都源于你自己,源于你想成为一个可以更好的人,也希望我们每个人看别人时都可以像照镜子一样反射到自己,是否我像他一样,这件事做的这么欠妥当,我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更好一点的人。
不要着急,漫长的过程中,随着你的变化和成长都会回报在你身上,鼓舞着你,激励着你。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作用下,假以时日,才会自然而然的散发出迷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