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有一定积极作用。它主张个人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职业,并倡导一种科学、理性、系统设计的方法,比如设定目标、规划路径。这一套强调目标导向、富含科学工具的理论、方法可以帮助部分人改变懒散、漫无目的的状态,更加积极进取、富有效率。

但,对现在中国大学生来说,上述意义上的狭义的“职业规划”,发挥作用是有前提的,其本身也存在局限和风险。

第一,职业规划须以职业探索为前提。

理论上,职业探索应是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例如金兹伯格和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都将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划为若干阶段,其中都包括了青年期的“探索”阶段。

也就是说,在真正做出职业选择和实现之前,需要一个尝试、探索、学习、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发生在青春期之后的年龄段。但如果该阶段的职业探索任务没能很好的完成,意味着职业成熟度不足,就很可能影响后一阶段——例如职业实现和稳定——出现问题或障碍。

第二,“规划”强调高度理性、目标导向的行事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被窄化的职业规划更加要求,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中的理性和效率。职业规划越来越像一个科学模型和系统工程。它强调使用工具、科学决策;倡导尽早设定目标,同时精细设计实现路径,减少弯路,快速获得优势;它推动理性考虑,盘点和利用你拥有一切资源。

第三,“规划”倾向于简单化,有将人工具化的风险。

职业规划往往是通过分析当下的人和职业社会环境,对未来开展规划。它需要假设职业社会环境和人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职业社会变化和人的成长变化被简化,甚至忽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