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亚军
四月下旬的一天,送来的报纸里夾着一封信,底下落款是“吉林省常山化肥厂生产调度处",我心生疑窦:老同学咸亚军在化肥厂子弟学校工作,而她的丈夫小陶则在调度处工作,为什么她没有写信?我急切地拆开信封,先看信的落款:陶志超,一枚红印章跳入眼帘,不祥之兆!果然在信里说明了由于我春节给亚军寄了贺年卡,结果是卡到人不在,亚军于96年10月的一天因多种疾病心力衰竭,在长春医大病逝,享年45岁。
我顿觉震惊,虽然有两年与亚军未通音信,但如此年龄,怎想到她会撒手人寰,扔下与她相濡以沫二十载的丈夫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儿,扔下她热爱的教师职业和常山那么多学生……
然而,这竟是现实!
我与亚军是初中同学,那要追溯到1968年的长春,我们都是1966年小学毕业,被"文化大革命"搁置在家两年,于1968年分到长春市67中学(也就是长春市实验中学)。在同学里咸亚军、朴英娥和我是极要好的朋友,虽分别近三十年,却一直保持着来往。
亚军比我大两岁,1951年生人,1.64米的个头,瘦瘦的身材,高耸着很平的肩,一张平常的戴着眼镜的脸,梳着两条小辫。亚军性格内向,平时言语不多但爱思考,跟朋友在一起时很喜欢交流思想,为人真诚、朴素、侠义。她学习好是班里的干部,口材也不错,一次长春市组织中学生代表去中朝边境参观,回来后她给全校同学做报告,讲了一个来小时,显示了她超人的才华。
1969年未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全班多数同学不是跟着父母走"五七道路",就是自己找离市里近一些的地方,都不愿去学校下乡的点儿一一白城地区乾安县,亚军却带头报了名。全班只有七名同学去了远离长春风沙遍野的乾安甘字井,亚军也因此在全班第一个加入了共青团。此后下乡不到两年就抽调到白城师范学校读书。约于76年与厂调度室的陶志超结婚,次年生女儿陶可。她也在工作岗位上由普通教师升到教导主任。八十年代初声带得病,说不出话来,此后声音一直沙哑。亚军与我很投机,几乎是无话不谈。我下乡到农安县,虽然不在一起,但书信往来频繁,回城探亲又总是凑在一起倾谈。那时我们正处在青春年华,对人生,对知识,对家庭,对处境,对前途,很多想法总喜欢与同学交流,以取得共识。
她曾跟我介绍过她的身世,很凄苦。她母亲的娘家曾是清朝的官员很富有,而她母亲偏偏爱上了当工人老实巴脚的父亲,家里不同意,他们还是成了婚,生下亚军两年后,母亲就韶年早逝。此后父亲又续一后母,生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继母是工人为人很好,真心照顾亚军,对我们也很和善。但我们下乡后,听说她母亲在厂里受伤身亡,父亲前些年也去世了。亚军二十来岁就失去了两个母亲,我想这也是她形成内向、懂事又有些忧郁性格的重要因素吧。
到常山工作后,她约我去了一趟(大约74.75年),主要是帮她相看对象。在她宿舍里,我见到了陶志超,陶大她3、4岁,是化肥厂生产调度,家在扶余县,父亲好像是县里局级干部。陶其貌不扬个子不高,但人很实在,豪爽朴实,又是中专毕业生,身体也好,我看是亚军需要依靠的那种男性,我自然促成了这桩婚姻。那次去,亚军送我一本当时是禁书的《秋海棠》,成了我们永久的纪念。
大约86年夏,我在面粉厂出差去前郭县,顺便去常山看望亚军,在她家住了一宿。小陶当晚值班,早上四点多就从工厂赶回家杀鸡宰兔,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而且不让亚军动手,让我俩多在一起唠唠。小陶那种热情好客、勤劳能干、体贴妻子的品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全省企业学吉化那年(大约88年),陶志超随工厂来吉林市,应邀到我家吃了一顿饭。91年亚军为学校教师节做服装买布料一事来吉林,我帮她联系的毛纺厂。以后我们再也未见面,通过书信和电话,得知她女儿考上白城卫校,小日子也其乐融融。
亚军的一生很苦,幼年丧母,18岁以后又远离大城市,来到那个省直企业但地处农村的偏僻小镇,不知她是否萌发了回到长春的愿望?但我想她那个瘦弱的身驱和无权无钱的家庭,是无法让她从常山回到省城的,只有无奈的在常山扎根…
亚军的一生很短,只有45岁,充其量只活了人生的五分之三。她唯一的女儿还未成家,她的丈夫对她那么好,还未以陪丈夫白头到老作为回报,就长眠地下,我想她在生命弥留之际,会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
亚军的命很薄,幼年丧失母爱,青年只身到白城,中年倍受疾病的折磨。按说亚军是极其要强的女性,但不论是从她高颧骨的相貌、瘦骨嶙峋的身体,还是不济的家世,都应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老话。
然而亚军又是富有的,她的丈夫很爱她,工作支持她,生活照顾她,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女儿活泼健康,又参加了工作;她教过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了工厂的骨干。我想亚军可以自慰,可以满足,可以放心,可以瞑目了…
三十多年的朋友忽然消失了,带去我多少回忆,多少思念,多少情愫…
也许是兔死蛇悲,幌忽间我觉得老之将至,一种凄然袭上心头…
与亚军相比,我真庆幸自己的命运,论才华她不比我差,但她的家庭、身体、机遇都不如我。珍惜已有的一切地,以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情,走好走完余下的人生旅程。
亚军,安息吧。
张晓岚
199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