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我因为回来晚了,单独吃饭,小东西吃过饭了,跑过来围在我身边。
她喜欢吃锅巴,我从自己碗里夹了一块喂她,很奇怪地,她看了一眼兰兰,我也抬头看了一眼兰兰。
小东西的目光大概是问:可不可以?
而我的目光就带着杀气了:怎么回事?!
于是我跟兰兰发生了这样的争执:
“为什么她吃一口锅巴还要征得你的同意?”我问。
“我怎么知道?”兰兰不看我,看着小东西问:“你要吃就吃啊,看我干嘛?还好是亲妈,这要是婆婆,还不得说我虐待你!”
我笑着问:“真的是亲妈吗?”
兰兰作势一巴掌拍过来……
“她吃起饭来不知道饱,这么小的肚子,我不能让她晚上吃太多啊……”兰兰又接着解释起来,也不知为什么,开头是解释,接下来却是连珠炮一样的数落。
什么“挑食”啊,什么“吃饭慢”啊,末了,她总结道:“你这样不听话,把你送回你奶奶家去!”
我把饭碗往桌上一放,严肃地说:“以后不要这么跟她说。”
兰兰终于看着我了:“为什么?”
“因为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事,就是回姥姥家,被人说‘不听话你就回你奶奶家’,感觉跟寄人篱下似的。”这样深刻的,埋藏在心底的讨厌,没想到有一天会直接对兰兰说出来。
曾经我一度觉得,当别人这样说我的时候,兰兰是应该跳出来护着我的。
但是她没有,她跟着其他亲戚一起起哄,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玩意儿”,就是用来被大人消遣的。
兰兰显然也没有料到我会这么说,她简直有点语无伦次了。
“我们这边风俗就是这样的啊……大人都是开玩笑的……小孩应该知道大人都是开玩笑的……”
“风俗就一定是对的吗?对大人来说是玩笑,那小孩子能理解是玩笑吗?小孩子只会觉得自己被嫌弃!”
兰兰没想到,她的小女儿,以前只是沉默,只是服从,如今当了妈妈,居然开始翻旧账了。
她显得有些无措:“我这个人说话就是这样……要是还要去照顾那么多人的情绪……我可没有那个耐心……”
我知道,兰兰无路可退了。于是我放缓声音说:“以后不要再说就行了,小孩子很敏感的。”
我本来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但小东西突然做了不知一件什么事,大家笑起来,刚才的一切就好像没有发生过。
此时是10月料峭的夜晚,我经过一天的奔波回到家里,大家虽然都吃过饭了,因为我要吃饭,就都聚拢到餐厅来跟我说话,即使争吵了,吵完就忘。这里能让我腾起怒火,也能让我心生欢喜。
这就是家,我喜欢这个家。
后记:
豆瓣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聚集了几千人,每天有人发帖陈述父母的“罪状”。
他们是有一些“积习”,比如老是把孩子当成“附属”去对待,比如明知有错,但就是嘴硬不肯认,但我认为,只有真的认为自己是“附属”的人,才会采取对外发泄,而不是当面沟通的方式进行反抗。
很多人对教育孩子会很有耐心,讲究“温柔的坚持”,但是对父母,要不就是一味妥协,要不就是恶言相向。
如果相信家人是善缘的组合,不妨放下一边想争取权利,一边受孝道制约的心,相信自己已经成长成足够独立的成人,这种独立,可以带给家庭保护,同时,也意味着需要被当成成人对待。
也许家庭的道场,很多时候善恶都只在转念间。
而世间的诸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