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或者观看过。在一个深夜里,一个捧着手机看得哈哈大笑的人是我;在同样的一个深夜里,捧着手机哭的稀里哗啦的人也是我。导演在开发布会的时候好心提醒观众们,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了。对此,我不置可否,这部电影的确做到了。
作为一个不专业的影评人员,我只能从不那么专业的角度分享我的观影体验。
冷幽默是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一个特点,开始时以一群人假借驴得水的名义领取国民党教育部的工资,一群人在那里讨论着如何使用这笔“不义之财”。这时,孙佳从外面跑进来,大家一起去解救驴-得水的驴棚。一群人慌忙解救后,神态各异,联系到后来每个人的转变和最后结局,观众们其实也能窥见一些隐晦的端倪。
在这里我不愿意过多地赘述情节,这部电影引人入胜的地方或许在于人物的设置。我看过演员表,没有大牌,没有明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替身,没有辣眼睛。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所谓演员,所谓电影的真正标准。
张一曼,我最喜欢,最爱,最心疼的人物。她的存在其实很好地阐释了一个真正的具有自由主义和现代精神的女子形象。有人会骂她风骚,浪荡。我也不会去争论些什么,她的确风骚浪荡,我完全认可。但是,她更是一个完全追求爱情的自由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她或许拥有希腊思想解放初期(智者运动)中智者的精神内核。肉体和交媾是她心里爱情的外放形式,她的爱是完全自由的,身体反而成为了一个不必要的东西。她认为,爱一个人是来得很快,去得也快的事情。那么她能给自己的爱人的唯一东西是什么呢?是交媾,不是忠诚,不是海枯石烂的坚贞。那会成为她心中爱的束缚,换而言之,有了一层道德保护色的婚姻不是她憧憬的爱情的形式。所谓两性之间的道德也是她绝对摒弃的东西,她遵守的唯一规则是她的心--她的心如果和这个男人走了,那么她的肉体也会不顾一切地跟随。其实生活中有张一曼这种“贼心”,但是没有“贼胆”的人大有人在,那么我想问你,你会是下一个张一曼吗?
周铁男,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我对这个人物的感情一直是很浅淡的,我知道他的冲动和一身正气会给他招来很多的麻烦。但是我却没有料到他会以这样的姿态来完结他的英雄情结。很多人把周铁男看作是只有一股冲动,一遇到事情就怂得像狗熊一样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其实对也不对。不只是我们口中的知识分子才有这样的表现,赳赳武夫,山野农夫,闺阁小女。只要是一个真正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在遇到这样的威胁时,你真的可以大义凛然地慷慨就义吗?如果那一枪打中了,无疑你是英雄;如果没有打中,你有把握你不会成为周铁男那种人吗?其实处处都是对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念的拷问和揭露。
校长,披着伪善面孔的恶人。有一种恶最可怕也最杀人无形,那就是施恶者不自知,受恶者不自知。其实一曼的悲剧,裴魁山的黑化,周铁男英雄情结的完结,孙佳含恨离开的最终推手都是校长。只是他的恶伤人无形却也非常致命。为了所谓的教育梦想,他来到这片土地;为了维持学校,他以驴得水名义冒领工资;为了冒充驴得水,他默认一曼对铜匠的献身;为了糊弄慈善家,他亲手把女儿嫁给铜匠。只是他不自知,周围人也一直认为他拯救了他们。其实,拯救和毁灭从来都不是分开的。
还有好几个人物,以后有时间再一一赘述吧。这不是一部浅薄的电影,能让我们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
比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