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这本书的推荐,有秋叶大叔和简书头牌签约作者彭小六。
秋叶大叔做了序,序名是《多一点套路,多一点理性》,序的开头是:
喜欢看我个人微信公众号“秋叶大叔”的朋友常常这样留言:大叔,我又被你套路了。没办法,我就是套路多,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现在“套路”似乎变成了一个坏词,有一句流行语深入人心: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我对这句话深表怀疑,如果人和人之间不谈理性,不讲方法,没有套路,简单粗暴,那么你所谓的真诚到底是在掩饰你的无能,还是在掩盖你的懒惰?
肯对人用心的人,才会认认真真去研究套路,那些总是想着付出很少,得到很多的人,才喜欢把真诚挂在嘴上,也就是挂在嘴上而已。
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次想给“拆书帮”赵周老师分享一篇文章,我是这样说的“赵老师,在?分享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启发。”
彭小六的推荐语在封底,很简单的一句话:
《隐性逻辑》列举了21个生活中常见的思考场景,结合认知心理学和大脑神经科学帮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那么做。和市面上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亮点就是针对每一种思维陷阱,都提供了相对应解决方案,供我们参考使用。
这本书的作者卡尔•诺顿(Carl Naughton),是一名语言学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讲师,在科隆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0年有余。他还是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其客户包括:奥迪、宝马、可口可乐德国、戴姆勒、德意志银行、德国电信、一汽集团、诺华制药、欧宝集团、宝洁、西门子、瑞士邮政等。同时,他还是一名演员,有20余年的舞台经验。
读完这本书,发现秋叶大叔的序,侧重于谈套路该怎么做,以及不该怎么做。但是并没有看出太多和书内容有关的东西,更多地在讲自己。反倒是彭小六的推荐语,更能让读者明白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要看懂这本书,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隐性逻辑。
隐性逻辑,是指相对显性逻辑而言的。显性逻辑,是书中所说的形式逻辑和心理逻辑。
很多时候,显性逻辑就是我们表面看到逻辑。比如书中所讲的那个例子,我们看到地上是湿的,就会得出天下雨的推论。但是,地面变湿了,原因有很多,不只是因为天下雨的原因。
我们之所以第一个会想到下雨,是因为没有做更多的思考,而是把之前的经验完全套用。如果看到地面是湿的,能够结合可能的实际情况多思考,得出符合真实的原因的推论,这是隐性逻辑的思考过程。
说的简单一点,隐性逻辑就是表面逻辑背后的真实逻辑,掌握了隐性逻辑的能力,就能够更接近于事物背后的真实情况。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一共讲了21种错误的思维情形,通过对每一种情形的分析,得出这些逻辑思维错误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方案。
以第六章《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贴标签》为例,作者举出了人们常见的贴标签的行为,并且对此作出了分析,得出人们喜欢贴标签的原因:
- 社会心理学家罗斯提出的归因谬误:人们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他的性格,却忽视了具体情况。
- 人们对整体的判断都是基于某个专注点上,所以才容易以偏概全。
-我们也会给自己贴标签,那是因为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
针对人们喜欢贴标签的行为,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有意识地思考和观察
第一步:需要有意识地思考,激励并且强迫自己去思考。
第二步: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况,这样就会发现很多贴在对方身上的标签,完全是不真实的。
书中一共列举的21种惯性思维和行为,作者都一一进行分析,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但是,只是看懂里面的逻辑,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是用处很大,而是要如书中作者所说的那样,进行有规律的的训练。因为训练越频繁,越有规律,我们的收获才能越多。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心理学的实验,也讲了很多我们遇到的思维惯式,可以让我们认清一些错误的思维过程。
但是,个人认为这本书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 内容相对生涩,不够流畅。
作为一本讲究逻辑的书,虽然书的内容结构很清晰,但是内容的关联性,并不是特别的强。我更愿意认为,这并不是给普通读者看的书,而是一本给具有专业逻辑概念的人看的书。
2. 作者举了大量的心理学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我觉得并不能很好地和要说明的逻辑联系起来。在具体的建议方面,很多建议过于笼统,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
因为上面的这些不足,我读起来很吃力,并没有读出秋叶大叔和彭小六所读出的那种感觉。
也可能和书没有关系,是本人比较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