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找不回来的一万八!
哎。
一直是个理性消费的人。孰不知,支付宝及微信账号一绑定信用卡,这剁手病就频发。
每个月的工资一发就贡献给了信用卡,年末财务总结时发现,这一年竟在无形中丢失一万八。更惊恐的是,都忘了当时买了什么东西,现在丢哪去了。
于是,我下定决心,今年生活消费战略:“省着点花。”具体的目标及方式如何并没有分解,毕竟我每次消费时总觉得这钱必须花。
直到,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提到的:用钞票和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有什么区别?
表面上是更快更方便;实际上,用钞票支付,你是在理性解策;用手机支付,你是在冲动消费。
购物越来越不是理性的决策行为,用户本能花钱,追求的是快感。你的策略该怎么变?
这是给创业者的提问,也是对消费者的提问。
我的解读是:人的大脑皮层主管理性脑,蜥蜴脑主管感性脑,钞票支付需要时间感应再到达大脑皮层,会激起人理性思考。而手机支付只到达蜥蜴脑就完成消费支付,来不及后悔和再次权衡。然后意志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失去了警惕心里,钱就一点一点地花掉。
今天,我把绑定在微信及支付宝的信用卡解绑定了。在银行里取了这个月的生活费,我就用现金,其余资金不动。我试着用最原始的方式来拯救我的财务状况,不抛弃不放弃。
祝2018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