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描写
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物,就离不开写环境;要写环境,就离不开描摹音响。音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虚无缥缈的东西。人们对音响的感觉,用的是听觉;倘若善于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那就能产生如闻其声的美感。当然,要把音响用语言表达出来,上升到美的高度,就必须将抽象的听觉形象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要完成这个转化,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赋声以形
即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画面,激发读者视觉上的联想。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生动地描写了歌女弹奏琵琶的乐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些形象的描写,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花丛中黄莺鸣叫婉转动听,冰滩下泉水流淌窘阻艰难。诗人用图画显示音乐形象,既传神地表现了音乐的音色、音量,同时使这般脍炙人口的音乐描写产生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运用赋声以形的手法之所以能达到逼真的效果,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觉是相互沟通的,所以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能通过听者的想象而幻化为视觉形象.
二、以声比声
以声比声即用现实中的各种声音开启读者听觉上的联想。比如,《西厢记》(王实甫,小说) ;“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朗鶴唳空;其声低,似听女儿语小窗中。” 这里用自然界的铁骑、落花、鹤唳、儿女喁语等声音,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音响的“壮"、“幽”、“高”、“低”的个性和特色,使音响变化多姿,给人以音响以外的更多感受,
三、选用贴切的拟声词
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在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
选用贴切的象声词摹拟出声音,能给人如闻其声的实感。
四、托声传情,声情并茂
《老山界》(陆定一),作者这样描写长征途中峭壁露宿的音响感受:“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蚕叶,象野马在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这-处声响的摹写,妙在它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而且借声传情,情寓声中,使人身临其境,感到声响的奇幻美妙。红军露宿悬崖半山腰,又黑又冷,居然还有如此敏感的闲情逸致,还有心思欣赏美丽夜色,并为之神往。如果能这样吗?显然,作者笔端饱蘸浓情赞美了红军战士对革命未来充满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取譬设喻
例如,《李凭箜篌引》(李贺),用多种比喻从侧面写箜篌神奇怪异、变化万端的声音."昆山碎玉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乐音清脆如昆仑碎玉那样动听,柔和似凤凰鸣叫那样悦耳,低回如芙蓉哭泣,欢快似香兰欢笑;时而清脆和谐,时而凄切动人,写高低音区的倏尔转变,一言发出,便以形象比赋,以音代形,以图示曲,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六、虚写手法,以无胜有
杜甫的《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此处写的是"无战声”然而通过遍野尸骨这一“无声”的惨景传来的信息,完全可以使读者想到大战时血崩肉飞的场景,联想到大战时人喊马嘶、刀断剑折的“音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七、剖析音响寓意
这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对音响的“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体味,进入情景相生,神理熔铸的意境。
比如,《双声部小夜曲》,写两个年轻人谈恋爱的故事.一对年轻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长大后发展成了爱情。后,小伙子考上了研究生。便瞧不起乡下的妹子。经过-番思想斗争,小伙子回心转意,两人又重归于好。这时,小伙子轻快地拉起手风琴,反复地,若有所思地拉着:“1---- -3
——5-- 3-- -1”.此时,作者这样写到。 “这声音绵长、悠远、和谐、厚重。虽然那么简单、甚至有些单调,然而,它饱含着复杂的情思、深刻的寓意。听: 1--- -----3--1,这是基础练习曲,基础打得多牢,万丈高楼从地起呀!美好的爱情重新开始了。听: 1-------------1 ,开头是1,终了也是1,这分明是爱情始终如一,和好如初的心曲。”必种剖析,就是用文学语言对“音乐语言”的“翻译。
八、描摹声响的物理性质
例如,果戈理的《死魂灵》,描写了一部风趣的“狗音大合唱”:“狗儿们发出各色各样的叫声:一匹昂着头,发出拉长的幽婉的叫声;它怀着一种热心,仿佛想得到什么奖赏;另一匹却象教会的唱诗班一样,立刻接下去;夹在中间,恰如邮车的铃铛一般响亮的,大约还是小狗的最高音;最后压倒全部合奏的,是具有坚定的、狗式的,大约乃是老狗的最低音,因为合奏一到顶点,它就象最低弦乐似的拼命的叫起来了;中音歌手们都站起脚趾,想更好地唱出高声来,大家也都伸长了颈子,放开了喉咙;独有它,它最低弦乐演奏者,却把没有修剃的下巴藏在领子里,蹲着,膝踝几乎要着地,忽然从这里响起了吓人的声音,使所有的窗玻璃都因此发了响,发了抖。”这般描写,从狗叫声的物理性质来描摹的,有的突出音长,有的侧重音高,有的强调音强,有的表现音色,所以音响的长短、高低、 强弱都表现出来了,而且各种音色齐全,有立体感,层次感,波及感。
九、写音响产生的反响
描述音响产生的效果、反响,也是一种间接摹状音响即陪衬烘托的手法之一。
《琵琶行》:“ 东舟西舫悄无言”可见乐音之妙绝,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它激起了多少读者胸腔的共鸣,使音乐美好的旋律超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就是形容听音乐后鉴赏心理的持续状态,从侧面写出了乐声的绝色。
精湛的音响描写,能使文学作品增色添辉,使读者从无言的音响中获得妙不可言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