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外语,比起德语来,法语永远是我的伤心事。研究生一年级,为了应征一份要求熟悉欧洲语言的实习,我勉强开始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学习。由于西班牙语里都是A, I, U, E, O的大元音,没过几天就可以熟练阅读自己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文章了。然而法语就不那么美丽了,即使在今天都被欧洲人视为贵族语言的法语,自然发音不是突击几天可以掌握的。于是我每日早晨,上班前,都跑到中关村小学附近的绿地上,无休止的朗读法语。
再一次认真学习法语时,人就已经到了德国。欧洲的话小学到高中,第二外语的选择远比国内宽泛,除了英语,很多人会选择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所以我觉得在德国想学会另一门欧洲语言应该不是难事,因为机会多,资源也多。
处于节约时间和金钱的考虑,我报名了德国的VHS,也就是民办大学。这里所有人,都可以以很优惠的价格学习一门知识。例如,语言,摄影,绘画,财务,电脑知识。价格低廉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我上了6个月的课,大概每周一节,只需要120欧元。
除了享受到了实惠的上课价格,从心理上,我作为一个近30的人,第一次在课堂里体验了做小鲜肉的感觉,因为同学们的年龄都是50+,60+。说到这里要感叹 一下欧洲老年人们热衷学习的赤诚之心,因为说到学习的动机,大家都纷纷表示是希望到邻国法兰西旅游时,也能和高傲的高卢民族攀谈两句。曾经德法之间的纷纷扰扰,曾经是我高中历史课的一大考点,但殊不知私底下,德国人民还是非常瞧得上法国人民的小情调的。
最大的两点还是德式学习外语的方式,简单两个字就是:生学。虽然老师也强调了背诵单词的重要性,介绍了常见的思维导图背诵法,但是主体还是注重理解。比起国内大家做题是,动不动就翻起手边的字典,德国人更喜欢根据上下文来猜测某个词的意思。但这是对于欧洲人来说十分容易,本来我就要从德语到中文,在翻译到法语,等于要进行一个双重翻译,每次下来感觉话都不会说了。
有的时候,老师上来就说:同学们,我发现了一本很好的书,给你们朗读一遍。同学边听边点头的时候,我一个东郭先生表示演技有所提高。一个终日还纠结怎么用法语说:您吃了么 的人,若是能听懂寓言也是神奇了。
尽管如此吃力,我还是要应付和同学们的对话环节。我的固定搭档是个放荡不羁的德国小哥,每次都会坑我这个队友。比如拿我一个中国人当活字典,还有练习餐馆点餐的时候,质疑我每次都想扮演男性服务生的心理,和强迫同样扮演客人的我主动埋单。
上个月去德法边境斯特拉斯堡旅行的时候,多少次我想卖弄一下自己的三脚猫法语,然而法国人民语速惊人,最后我也只听懂了:小心咖啡烫嘴。心有不甘的我,跑到广场的二手市场买了两本法语童书,不出所料,成为了第二周法语课上忘年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民办学校法语课堂里,学习语言只是一部分,老师同学也不时会讲起自己在法国的囧事。比如吃饭老是赶不上法国人的饭点儿,结账时老也算不清的小费,还有不让自由挑选座位时彻底被法国人民忽略的状况。有位大叔常年纠结德语最终没成为官方语言,总是和老师讲述德语文学的伟大。也有人表示,每次念法语地名吃的名字是,感觉要快要咬到自己的舌头。因此课堂上,总是吵吵闹闹,却也相得益彰,这大概才是德国人心中学语言的样子。
如今课程即将结束,我也总算可以做到说出Merci以外的1000个单词来应付不屑说英语的法国贵族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