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成公归国
践土审判之后,元咺在晋国的支持下,取得了卫国的执政大权,回到卫国后,把公子瑕立为国君。而卫成公则被囚禁于成周,宁俞也随之前往,每日为其送水送饭,恪尽职守保护国君。
周襄王对晋文公向自己发号施令的行为很是不满,因此在处理卫成公的事情上没有按照晋文公的意见来办,这让晋文公很是不满。再加上元咺害怕卫成公的报复,就不断地向晋国传递卫成公的坏话,于是晋文公就一再恫吓天子将卫成公杀掉,但都被周襄王拒绝了。
周襄王的理由也很正当,他说:“自古以来身居高位者制定政令,臣下就要以令执行才能不违背礼义,这才是正当的秩序。现在叔父主持诸侯事务,刚刚审理了此案就要以个人好恶推翻自己的决断,难免会损害您自己的威信。况且,君臣之间又怎么能行诉讼呢?元咺状告国君的事情本身就违背了礼仪,如果都要如此效仿,君臣父子尊卑贵贱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了。诸侯对于叔父的这种做法恐怕也很是不满,我这么做也是在为叔父纠错,以维护叔父在诸侯中的威信啊!”
晋文公也深知这样的道理,毕竟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也不稳固,尊卑贵贱的秩序对于国君显然是有利的,便不再与周王争这个道理。但是他似乎对卫成公又很是不放心,必欲除之而后快,就派了人鸩杀卫成公。
但是卫成公在成周是受到周襄王的严密保护的,这件事情很快就泄露了风声,守护在卫成公身旁的宁俞知道此事之后也是犯了难。他显然不能让人毒杀自己的国君,可是霸主晋文公就在那儿看着呢,不放毒也不行,这可怎么办?
想来想去,宁俞就贿赂了放毒的人,让他把剂量减小,这样卫成公有了中毒的症状,又不致死。等到卫成公毒性发作的时候,就赶紧把消息散步出去,说卫成公得重病了,赶紧找大夫急诊啊。
没过几天,整个成周的人都知道了卫成公的病症,这个局面就很尴尬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中毒了,就会推测到底是谁下的毒,虽然不会明说是晋国想致其余死地,可心底里也隐约知道这个原因。而晋文公则被置于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卫成公都已经成这样了,众目睽睽之下再继续放毒又显然不可能,可是霸主的权威呢?霸主想让他死,结果死了一半,留了一口气,还杀不杀?该怎么杀?
这个时候,就轮到鲁国出面了。鲁国作为周公后裔,礼仪之邦,公爵之国,在诸侯中虽然武力较差,可威望不弱。看到晋文公骑虎难下的尴尬场景,鲁僖公很是识趣地从自己的府库中拿出二十对玉璧,分别献给了周襄王和晋文公,恳请天王和霸主释放卫成公。
晋文公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鲁国既然出面了,就干脆借坡下驴,同意了鲁国的提议。鲁僖公这一招也算是一举两得:首先是维护了晋文公霸主的颜面,在晋国面前有了功劳;另外又施恩于卫,进一步巩固了鲁卫联盟;可谓是左右逢源。
卫成公绝处逢生,可依然不改原先的那副做派,可谓是一个硬汉。他在回卫之前,派人贿赂卫国大夫周歂、冶廑,许以卿位,让他们杀掉了卫君瑕的辅政大臣元咺和子适、子仪,卫君瑕出逃。
但是卫成公此次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630年夏天,卫成公回国之后,借在太庙祭祀先君的机会,捕杀了前来参加祭礼的周歂、冶廑两人,以向晋文公表示元咺之死与自己无关。晋国方面也不愿意与卫国再做纠缠,就让他们敷衍了事了。自此为止,经过了两年多的生死磨难,卫成公才算是重新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恩威并施
晋文公称霸,对于中原的诸侯,采取的是与齐桓公一样的策略,那就是恩威并施。对于不臣之国予以讨伐分解,而臣服于自己的国家则予以奖赏。
城濮之战中,曹国被晋军攻破,曹共公也一直都被晋国软禁。到践土之盟后,诸侯伐许,晋文公得了一场重病。当时的医学不发达,因此筮史巫医是不分家的,治病的时候也是占卜、巫术一起上。曹共公派随身的太监买通了晋文公身旁的筮史,劝晋文公说,这场重病的原因是晋国灭掉了曹国,曹国是姬姓同宗的国家,合诸侯而灭兄弟,因此上天才降灾于你的。
晋文公听了之后也是害怕,于是就同意曹共公复国,但是对于曹国的惩罚并没有就此罢休。两年后的630年冬,晋国举行典礼,从曹国分割出一大片的土地,分赏给诸侯。有这样的好事,诸侯自然也是欣然前往。
当时鲁国的臧文仲正在成周朝见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不慌不忙地前往晋国去领受土地,半路上夜宿重馆。重馆的仆隶在知道他的来意之后,就劝道,“晋国刚刚称霸,想稳固自己的联盟,因此才肢解不臣的国家分赏听从自己的诸侯。此时各国都想攀附晋国,争先恐后前来领赏。鲁国虽然是公爵,按照你们自己的脾性,肯定是先赏爵位高的,但是晋国可不这么办,不会以职爵次序来进行封赏,谁先到谁就能拿大头。你还是赶紧去吧,爵位高去的又早,肯定是先赏你了,如果迟迟不去,让其他国家抢了先,你可就没肉吃了。”
臧文仲一听也对,就顾不得欣赏沿路的风景,星夜兼程赶往晋国。事情也果然如重馆仆隶所预料的那般,因为鲁国先到,让晋文公很是欢喜,就把济水以西洮地以南的大片土地给了鲁国。鲁国所获的土地在列国之中最多,算是讨了大便宜,臧文仲回国后,劝谏鲁僖公将重馆的仆隶破格提拔成了大夫。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春秋时代霸主的一贯做法,无论是齐桓晋文,还是后来晋楚争霸中的历代霸主,为了能够拉拢尽可能多的同盟,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中原的国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更是左右摇摆,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强烈的逐利主义风潮,使得过去遵从礼义尊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这其中逐利主义最为显著,也是争霸战中受害最甚的国家,当数郑国。郑国处在晋楚两国的夹缝之中,无时无刻不深受来自南北两面的威胁,因此不得不采取与两个霸主虚与委蛇的态度。这种局面使得郑国礼崩乐坏的倾向最为彻底,为了在崩乱的秩序中寻求稳定,郑国也就成了中原国家中最先颁布成文法的国家,成为法家变革的摇篮。
而此时,曾经依附过楚国的郑国,正在成为晋国警示诸侯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