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结构论:在平凡故事简单主题下,回归到信仰和情感共鸣本身
大路从小就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无依无靠,生性猜疑却又勇敢善良。十八岁时心爱的姑娘被采花大盗劫走,买去山寨做了压寨夫人。为了报仇雪恨,寂寞孤独练就了一身本领。
一次上山采药不幸跌下悬崖,大难不死却发现了绝世武功秘笈,偶遇高人指点,年纪轻轻就练就了盖世武功,早早就打通了任督二脉。
高人去世时把七十年的功力都传给了他,大路前途无量,高人临终前再三叮嘱:你人生会有一劫,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记住千万不要被儿女情长牵绊。
出山后大路就成了大侠,匡扶正义,劫富济贫,带着点流氓癖习却又干着大侠的事。
一下子就声名鹊起,四处寻找心爱的姑娘,期间因为坏人的“利用”,有一些陷害和曲解,也做了不少有失公允的事情,最后惹得整个江湖都对之嗤之以鼻,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大侠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找到心爱的姑娘,一定要解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他甘愿付出一切,哪怕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直寻找,一直错误下去,最终凭借着盖世武功,成功把心爱的姑娘解救了出来。可傻眼了:心爱的姑娘中了情花剧毒,被人下了蛊,失忆了。为了找到解药,又兜兜转转一圈,得罪不少名门正派,搅得江湖动荡不安。
在差不多快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走火入魔的时候,心魔眼看就要成型时,心爱的姑娘觉醒了。
已多年不见,早已物是人非,二人面容和精神状态都彻底的变了,可唯一不变的还是住在两人心里的爱情,心爱的姑娘要求路大侠答应她:要做一个好人,要成为一代宗师,要做一个真正的大侠。
于是为了完成救赎,逆转乾坤,传播道义正义,路大侠一路过关斩将,一路血雨腥风,眼看就要得到世人的认可,获得世俗的成功,世人的爱戴拥护,不料意外出现了:心爱的女人被人暗杀了。
路大侠寻着蛛丝马迹和千丝万缕的线索,最后锁定了仇家,雪洗仇家,畅快淋漓。
悟到所谓的名利爱情一切都是浮云,人生再无追求毫无波澜,通透洒脱,偶然看到“仇家”还留着个小棉袄,犹豫考虑再三,没有赶尽杀绝。
最后带着小女孩,归园田居,摒弃一切尘世杂念,藏好功名利禄,过着悠闲的日子。
就如苏东坡《行香子》所写的那样: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虽然各种势力还是此消彼长,从此江湖再也和他无关。
可是事与愿违,惊天秘密就是他身边的小女孩,原来是他的亲生女儿,原来她体内藏着三千年的洪荒之力。她是魔童,也是仙星,她是江湖最后一个“双面神魔”。
这是下一部的故事情节……
这是我十七八岁的时,看多了武侠和古诗词后自己虚构的一个武侠故事轮廓。写在泛黄的日记本里,可能现实情况比上面还要复杂一些,因为我记得有个暑假,我大半的时间就拿来做这个事情。当时洋洋洒洒的写了很多,还作了人物关系的图谱和“剧本冲突”。
甚至还得意地埋明线和暗线,做了许多的“彩蛋”之类的小聪明,埋了第二部的伏笔,准备第二部写仙魔神鬼怪,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完成千秋霸业一统江湖。
后来越写越觉得不靠谱,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虚无了,虚无的表现就是没有现实的连接和真实的土壤。所以后来果不其然,写不下去了。
比如说如何将虚构的故事正确而贴合地视觉化、人物化,或者树立一个贴切的主题,最终把故事回归到信仰和情感共鸣上。
主题确定后,还需要克服真实的障碍,需要一个不停不断推动人物向前推动的原始驱动力。
我构造的爱情和武侠道义就显得弱智和单纯,发现这个问题后,就不能简单的把故事情节锁定在一个人身上,从头到尾紧紧跟着他,容易产生“单线”的剧透,即所谓的“剧本杀”。
读者甚至一开始就知道你最后的落脚和故事情节最终的发展方向,如果用“支线”模式,用一个个小事件把时间点断断续续连接起来,达到隔岸观花却又无动于衷,最后慢慢汇入主线,在矛盾、危机、高潮和错综复杂的人物设定中推动故事先前发展。
听起来这种故事的构造很复杂却又很有用,其实操作起来对于能力和思维逻辑的要求很高。
我不得不再给路大侠加上一个儿时玩伴,制造两兄弟最终价值取向不一样的“硬梗”,而后通过矛盾激化完成两人的“人设”崩溃,产生两个极端,两个主线并进,夹杂爱情和正邪,确定了“双主角”的模式。
可问题就容易出现在这里,孰轻孰重和如何安排穿插过渡,一是要处理各种人物设定的瑕疵,前后交代不明的信息;二是要把情节做到“水到渠成”自然流露出来。
比如一直用“爱情至上”和“有仇必报”,最后用“大侠的回归”,就还需要添加很多的支架类的故事穿插起来,特别是如何去创造“坏人”,怎么突出“生死不共戴天”等等,一想到这点,就知道要构建一个标准的“剧本”,谈何容易。
十七八岁这样的尝试,现在回头来看,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堆积,笔力不够,逻辑不清晰,要从一开始受众的猎奇阶段转变成真实有效的故事,中间还有很大的一个“坎”需要过渡。
一个好的故事模板和良性的剧本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当故事开始时,快速让人们在新鲜事物中获得的好奇感和专注力,满足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着需要从真实故事中剔除现实的成分,把主角框架主线支线按照一定的“技巧”组合起来。
脱离开现实的土壤,从中找到真实内核情感驱动,让人物不再被空洞的文字牵着鼻子走,让人物按照人物设定的“性格属性”发展下去。
现在回头来看,前面简单的剧情和人物设定,属于简单的江湖定义,人物和故事矛盾的推动,只用了简单的爱情和江湖名利,套江湖的规则而已,至于主题,最后的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走着美妙浪漫的个人感情色彩,很难引起广泛的共鸣和凄美的悲壮气概。
一个好的故事主题和时代旋律也应该如此
路大侠的剧本属于十七八岁独有的江湖视角,青春江湖时代,很难脱离这种“大侠”本应该有的悲壮和凄凄惨惨戚戚,看似简单和单调的主旋律,其实也多少有些个人浪漫主义的体现。
如果要严格遵守故事主题和时代旋律的要求,好的剧本应该主题鲜明,健康,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和突出人性中的微妙的善良和动态中的正义。
这就要求有广泛的时代主题和田园诗歌般的乡土情节,可惜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旋律,其实早就烂大街了。
回到剧本构造和人物的设定,从开局、矛盾、冲突、高潮、二次高潮、结局、主题的设定来看,围绕一个主要人物,一个时间线索,按照这种理论框架,这种低级的人物故事情节难以满足受众的刁钻古怪的口味。注定只能算是一个失败的尝试。
好的故事剧本必须是从生活和时代中汲取养分,给定一个合理的想象空间,一定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宽度,最后又不露声色地回归到真实当中。
创造出人物特定的性格属性和关系结构,社交圈和成长轨迹,通过自然而然的发展,具体事件的呈现方式,矛盾和冲突也就出来了,只要写出主角独特的人生境遇和生活选择,自然就做到无声处惊雷。
看似平平淡淡最后却轰轰烈烈。
如果现在再让我重新构造一个武侠的剧本,肯定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推动。
青春江湖时代:主旋律是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后江湖时代,会是已悲剧悲壮结束,大团圆的武侠江湖时代,注定要结束。据我的观察和判断,大团圆似的结局已引发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加上剧情的生硬呆板,容易引起人设的崩溃。
浮夸和炫技加上小鲜肉流量时代的江湖注定会结束,剧本的构造将会更加倾向于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这个武侠的风口只有可能从底层平凡的劳动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因为构造剧本的社会土壤,风气和价值取向正翻天覆地地变化。
不管武侠和其他故事情节剧本,我相信好人与坏人,对错正邪的根本矛盾对立会有所缓解,而更多“感同身受”的小人物会出现。这是后江湖时代的人设标准,也是英雄大侠出生的社会土壤。
剧本的构造,会在微妙的平凡人中找到英雄产生的土壤,会在无可奈何的抉择中坚守人性的底线,这符合国人审美的标准。
新的悲剧时代即将到来,因为悲剧更能抵达人心,衡量人性,评判是非曲直,鞭策社会的进步。
文 | 路子1988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