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胡小宝讲《逢入京使》,作者岑参的“参”字,我读做cān,胡小宝说读错了,应该读shēn,因为课本上就是这么注音的。
老实说,以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个读音,不知为何就一直读作cān,但这一次倒被引发了兴趣——为什么就该读shēn呢?
胡小宝说,老师讲了,参读shēn的时候,有星宿的含义,寓意好。老师能讲那么细致,真是挺负责任的。但这个字也有“参与”的意思啊,作为名字怎么就不行呢?除非采访到岑参的父亲,否则谁能断定用哪个读音?
其实古人的名字怎么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知道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比如张飞,字翼德。而名与字往往是有关联的,像张飞张翼德,就是很直接的字面上的联系——想飞自然要有翼嘛,此外还有相对、从属等关联关系。大家可以多找一些古人的名和字,看看是不是这样。抓住这个规律,我们从字入手,就能判断名的含义,进而推出名的读音。
比如同样叫“参”的一位古人,孔门弟子曾参,就能用这个办法确定读音。曾参字子舆,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没有特殊含义。舆有多义,其中一个意思是“地”,舆图就是地图。那么“参”应该和“舆”有关联,从这可认定它读shēn,因为二十八星宿里有一个参(shēn),星宿在天,天与地相对。看参和舆的其他意思,都联系不上。
可是这个规律到了岑参这里却用不上,因为史书上没记载过他的字。除了岑参,还有一位著名的“参”也没有字,就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成语“萧规曹随”说的就是他。
有说曹参字敬伯的,敬与参(cān)倒是有关联,但这个“敬伯”的来源不可考,《史记》“曹相国世家”中并没有提曹参的字,如果确实有字,司马迁不会漏记的。
实际上曹参没有字才是合理的,这又是古人姓名的另一个知识点了——字不是谁都有的。说到这,倒是可以把古人的姓名知识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说姓名,又可称姓氏、名字,其实在古代还得细分:姓、氏、名、字。姓是最古老的,老到远古的部落时代,那时一个部落用一个姓。部落人口越来越多,就会有一部分人离开建立新的族群聚居点,好像兄弟分家一样。新的分支也要有自己的标志,这就是“氏”。分支又有分支,很多很多年过去,氏越来越多,姓的重要性越发降低,于是姓氏逐渐合一,没有区别了。严格讲,今天绝大多数的“姓”其实是“氏”,据《春秋》记载,真正的古姓只有20来个,其中姒(si)、姬、嬴、姜、妫(guī)等都是女旁,学者认为这是母系社会的证据。
名和字不一样,这个大家已经熟悉了。举个例子,比如屈原,课本里说他是楚国王室的后代,可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楚国的王姓是“芈”啊,为什么他姓“屈”?原来这个屈就是氏。屈原的原也不是名,是字,他的名为“平”,因此屈原应该是姓芈,氏屈,名平,字原。
为什么不称屈平,而称屈原呢?因为“名”这个东西,在古代,尤其是秦汉之前,是带有点神秘色彩的。名一旦确定,就不再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取“字”的原因,平时称呼都得用“字”。“名”什么时候用呢?是在人死的时候,招魂的时候喊的——“平,归来吧!”当然真正的招魂词是伴随着音乐的动人的诗歌,楚辞中的名篇《招魂》,就是模仿的楚国民间的招魂词。
古人都那么讲究吗?那倒不是,只有贵族才那么讲究。贵族嘛,就得把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搞得特别繁琐,才能跟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于是我们也就了解到,“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才有的。别说字了,普通老百姓连“名”也不一定有,大家知道朱元璋本名是“朱重八”,这重八哪里是正规的名呢,大概就是按家族的排行随便叫的,好像朱老二、朱小三一样。
说回曹参,为什么曹参没有字更合理?因为他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吏,今天我们有官吏一词,在古代官和吏是两回事,地位天差地别,吏不是公务员,地位是很低的。萧何是沛县长吏,就是吏的头头,而萧何就没字,曹参是萧何的小下属,他能有字吗?在刘邦手下一帮开国功臣里,大概只有张良有字(子房),因为张子房可是韩国的贵族后裔。
再说回岑参,按说他应该有字,因为他的曾祖和祖父辈,先后有四人官居相位,后来虽然逐渐没落,到他父亲还是刺史,因此他是有资格取字的,大概是淹没在史籍中了吧。
那么岑参和曹参的读音就无解了吗?不,有聪明人想出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就是查找有他俩名字的格律诗。先别往下看,你能想到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格律诗讲究押韵,如果他俩的名字出现在句末,那么这个“参”字就要和前面句末的字押韵,通过韵脚的规律,可以判断出古人是怎么读他俩名字的。
苏 轼《再和二首》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
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
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
论心邂逅胶投漆,搔首低徊雪满簪
镇抚未惊移岁月,追攀曾许赏烟岚
余欢遽隔新亭饯,宿惠难忘旧馆骖
廖行之《书怀》
莱衣喜气着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
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
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
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
刘克庄《又和感旧四首》
老马虺隤不服骖,累然病起泛溪南
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种柑
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
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
很明显,以上压的都是“寒山”韵,那么这两位都是念cān无疑了。当然,要是在深究,还可以问这些诗人凭什么这样念?但这几位都是宋朝人,距离汉唐毕竟比我们近得多,至少他们的念法比我们把握更大些吧?曾参的读音用这个方法也得到了佐证:
王安石《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
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
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
燕人候望空瓯脱,胡马追随出蹛林
万里春风归正好,亦逢佳客想挥金
岑参的读音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结论固然重要,而这个探寻的过程或许是更值得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