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叫“教育的关键期”,过关键期,将一生后悔。如果后悔了能立即改善,还没有关系,但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重视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从刚一开始,就不客气地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至于教育的内容,也是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就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两大能力和两大时机相配合,十三岁之前,理解力是比较弱的,但记忆力却是比较强的,十三岁之后,相反。我们可以方便地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该吸收的时候要多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才引导他理解,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面对强大的吸收能力,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到底给他吸收什么,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当然是吸收一些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要教越深的教材,这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时机就相配合了。对照我们当前的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我们特别注重人类的理解的能力,忽视了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熟的,于是我们给孩子的教材,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于是孩子生命中就没有高度价值的内涵,也就丧失了一生酝酿的机会。现在体制教育下出来的国民,最重大的缺陷,就是生命没有深度,没有内涵,也就是大家所诟病的“素质低落”。
至于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好,一下给他很深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能了解就不必要求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