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流传已久的教子方法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甚至直到现在也仍然有一些人还在实践着这个古老的教育方法。然而在打过骂过之后,孩子真的就从此乖乖听话、心服口服了吗?还是仅仅是当时屈服忍气吞声,等惩罚过去又恢复原型?很显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武力镇压只是暂时起到震慑作用,无法让孩子心服口服,并没有真正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相反,可能会让孩子受到来自身心的双重伤害,更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将暴力延伸下去……
可能很多家长和我一样,认识到了打骂孩子绝对不是教育孩子的正解,相信一定有相对温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孩子听进去我们的话。为此我也看了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看的越多越坚定绝不打骂孩子的决心,但是具体到如何将所学用于解决每一个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上,还是会感到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可能是看过的书中理论知识比较多,具体而详细的方法太少了。
直到最近我看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是有迹可循有技可施的。
“从站着教训到跪着和解,为什么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封面上这句话一下戳到我心里去了。我们在教训孩子时都难免恨铁不成钢而用言语或是行动伤害了他们,事后又多少会感到内疚,然后带着这种内疚我们可能又会去向孩子道歉,然而当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又会重复上演从“站着教训到跪着和解”的戏码。正如作者萌妈Celilia所说:父母这样摇摆的立场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甚至缺乏安全感。那聪明的父母到底该怎么和孩子做有效沟通呢?书名就揭示了答案:蹲着和孩子说话。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想要做到也是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难能可贵的是,书里提供了具体的做法,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深层原因,让我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工具篇——提供了比打骂更有效的10个超级亲子沟通工具,学会任何一招都能让亲子沟通的更加顺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比如积极暂停,是说家长在生气之前主动停下来,给自己平复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免得在气头上对孩子发起猛烈的攻击,不到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升级矛盾,两败俱伤。那么为什么孩子不听话,要大人停下来?这里Cecilia引出了“镜像神经元”的概念,因为我们大脑里有这种物质的存在,所以会像镜子里的人一样模仿他人的行为。正是因为有这种作用机制,想让孩子平静下来认真听我们说话,就需要我们自己先冷静下来。反之,如果孩子看到我们剑拔弩张,他们也会选择积极应战。所以我们需要使用“积极暂停”这个工具从情绪里跳出来,才能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在介绍了积极暂停的作用和必要性后,作者还贴心地告知了具体的练习方法,可操作性很强,可以按照每一个步骤去实施。
关于十种亲子沟通工具,有些是以前就知道的,比如共情、提供选择、言行一致,但是我在生活中实践得很少,因为从没有看过哪本书把这些方法的运用事无巨细的类似手把手的教给你,把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摆在你眼前,让你感慨原来“别人家”的孩子也不一定都是天使,他们的家长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是聪明的家长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跟孩子更有效的沟通,让他们能听进去自己的话,最后达到双赢的目标。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变成不焦虑的家长,培养出懂事的孩子。还有些听起来比较新鲜的方法,比如原来可以召开家庭会议也是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手段。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非常有名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主人公的家庭就经常组织开会,那时候感觉纯粹是因为剧情需要,是制造笑料般的存在,没有想过于真正的家庭生活是否真有好处。作者在书中就对这种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它的作用很多:建立家人间的情感连结、适时地调整规则和自由、还有在积极的情绪下解决问题。接着详解了开家庭会议的步骤和方法,看完以后我立刻有了实践它的冲动,而且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孩子和她爸爸的时候,他们也非常赞同。现在我们每周五晚上都会开一次家庭会议,会上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发言,分享对家人的感恩,提出对一些已定规则的意见想法,给周末做出行计划(可以各种头脑风暴)最后还会以亲子游戏作为结尾。这个工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感觉到我们的亲子关系更紧密了,孩子也越来越倾向于积极表达自己,而且学会了感恩。
第二部分是技巧篇——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超级沟通术,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和沟通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最后的部分是问题篇——让父母有挫折感的12个问题大解析,都是孩子们身上很常见让家长们头痛的行为问题,比如哭闹、爱打架、发脾气、不爱分享、沉迷电子屏幕……书里剖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读过以后受益匪浅。
除了营造更好的亲子关系,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也可以借鉴书中的方法。整本书下来,让人感觉到其实和孩子沟通确实是有技巧的,但是前提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可以真正平等的对待他们,作者更是把这个道理推而广之,提出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夫妻间的亲密关系的维护,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没有人喜欢被权威或是强势的一方呼来喝去,和谐的关系首先要从平等开始,然后是共情、换位思考、互相信任、积极关注、奖励表扬。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身体蹲下来,更是让家长可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看到孩子真正的存在,并给予适合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能够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