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问题,去哪里修行

01  修行在每一个受难处

人生的种种问题,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直到修通,真相示现。每一个生活卡点,每一个问题都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不是道观、不是禅堂,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修行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去到你的婚姻修行;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去到亲子修行;

如果你的工作发生矛盾,去到工作矛盾中修行;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助,去到无助处修行;

如果你遇到金钱的问题,去到金钱修行;

如果你对死亡恐惧,去到生死的真相修行。

修行在每一个受难处,在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如果你身处生命的每一次的绝境,修行须就在那里进行吧!

02  修行是什么?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道观里拜神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修行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命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

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执着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



03  修行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

道观、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那是自欺欺人,只是在逃避。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

“烦恼可以转瞬即逝”;

“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尽可穿越惊涛骇浪,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因为它本来就是”。

修行的“果”不只是为了遇见道,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

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见证空性的回归。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就在当下,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

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


04  破我执,见真我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

修行须打破一切的界限、教条和依赖。

修行是不断地“破”,为什么破?

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立”,立了太多,那些坚执的“立”都已变成障碍与牢笼,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而“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这个认出,并不费力,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而你没有逃离!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

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05  当下觉知,当下解决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

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回到眼前的如实。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修行必须亲自向自己开刀,依赖信仰、法门、上师、经典只是暂时的“用”,“用”的目的是方便掌握开刀的刀法。但终究,须亲自向自己开刀,解剖过程只有自己亲自才能完成,才是能实用的智慧。修行一旦安全地躺在信仰、法门、上师、经典之上,而不是亲自实证——向自我解剖,修行就会成为自我编织的另一个牢笼!当下解剖,当下觉知,当下解决,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


06  最后,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

“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

“它不是问题”,

“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

“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修行在你每一个受难处,

修行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

修行须从那里进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