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家一起去参观了洛阳民俗博物馆和古代艺术博物馆。被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深深震撼,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惊叹于他们精湛的工艺,更惊叹于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五千年文明。
尤其是里面的壁画,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今日之行,受益颇多。经典,是文明之花,它应该长盛不衰,永远盛开在我们心间。更应该铭记于孩子们心间,让他们为我们璀璨的中华文明而骄傲。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国粹,如我们的京剧,我们舌尖上的饮食文化,我们的唐诗宋词等等。尤其是唐诗宋词和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息息相关。
诵读欣赏那些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通过古诗词能感染激发孩子的心灵,其效果比我们口头干巴巴的说教要强许多。比如,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可以让他们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珍惜时间的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读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人的爱国诗,很少有不被感染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读孟郊的孝亲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都会流下热泪。在《悯农》里,孩子们能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要勤俭节约。在《早春》里,孩子们能感受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色,在《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中孩子们能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感受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江雪》中,感受诗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
辛弃疾的爱国,陶渊明的超然,苏轼的豁达,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孩子们会在诗词天地里,找到和自己气质相合的人。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更是带动了全国人民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看着一个个选手在台上口若悬河,应对自如,我们不由得感叹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之大!
借用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一段话,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拥有一份卓尔不群的气度。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诗词里包含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做人的道理,孩子们背着背着就懂得了很多道理,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甚至温暖他们的整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