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仅13岁就列席深圳市政协会议,并有“不要让一张考卷决定未来”等提议,一位名叫柳博的初二学生一夜蹿红。很快,网友发现会场上的这位少年身穿奢侈品牌“阿玛尼”西服,其微博也多见身着“阿玛尼”的日常照片,质疑猜忌声四起。
先不讨论柳博的政协旁听身份是否在透明的条件下选举出来的,单凭其在微博上的奢侈品牌照片以及其在政协会议上提出的“不要让一张考卷决定未来”就已经让公众无法接受。那么“不要让一张考卷决定未来”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而这个命题为何又让大家如此焦灼不安?
2011年,为提高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我国推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农村生专项计划,简单地说,是以单列计划,适当降低农村生的录取分数,来增加农村生的招生比例。通过这样的举措,使国内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高考制度,使农村学生的成绩比城市学生的成绩相低40分左右。而这样也导致了国内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在逐步降低。尽管,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更多农村学生有学可上,但农村学生更多的是考入二本、三本或高职类院校。重点大学农村学生在校比例的提高,可以说是高校对农村学生特定自主招生和国家特定政策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用一张考卷来决定未来可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让不同起点的学生,用同样一张考卷来决定未来,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公。城市的教学资源远比农村要多,要好。而且,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外辅导,而这对于很多农村学生、贫困学生来说,本身就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城市家庭学生取得比农村地区、贫困学生更高的成绩是很正常的,很多调查研究都证实这一点。简单地说,维持目前的录取制度,只有对城市学生有利。
美国大学在评价、录取学生时,采取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指标中,就有地区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指标,那些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可以获得“加分”评价,在其他因素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学会首先录取来自薄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能在薄弱地区、贫困家庭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他比来自发达地区、富裕家庭的学生更有潜能。
这种多元评价,在国内也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例如:高校自主招生是否会存在腐败,农村教育薄弱的条件学生能否达到高校的要求。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一切都公开透明,同时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我们是能够做到的。高校的自主测评不一定全部都考“高大上”的新知识,也可以同样测评一些和农村生活有关联的内容。这样也不会使农村学生、贫困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名校的追求。众所周知,最终能进“名校”的学生只有5%左右,绝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进非名校的现实,只有清理一系列教育和学校歧视性政策,尤其是取消政府主导的985、211工程,给每所高校平等的办学环境,鼓励每所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给所有学生更广阔的选择,才不能在“高分”、“名校”的夹击下,让整个社会充满教育焦虑。
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未经授权,必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