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经常穷的是心态。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一项研究要求穷人和富人填写一张自己的评估表。需要他们在表格左右两栏写下自己的优缺点。
大部分穷人都是先从右边的缺点一栏开始填的。比如一事无成、没有能力、家底不好等等。
而大部分有钱人却从优点开始填。什么高学历,有能力,自信有魅力等等。
我不知道这项研究是不是靠谱,但我把自己代入了一下,发现一旦要求在纸上客观地评价自己,脑海中瞬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问题。比如容易呆在舒适圈、不求上进这类的。
当然如果让我口头自我介绍,我也会先来优点再来缺点,毕竟这是套路嘛。
为什么穷人和富人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其实倒也不难理解。因为富人有钱,做出的成功事迹多,也就容易积累自信。而普通人日日上班,难免工作受挫,碰到的烦心事儿也就多。再加上工作被当成养家糊口的砝码而不是热爱的事情,动力再次减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到家里,或者伴侣上班把坏情绪带回来,就容易家里也鸡飞狗跳。最后导致生活一地鸡毛。
这样就容易恶性循环。一旦穷人思维开始控制我们,我们就容易失去信心,一但要我们评价生活、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坏的情绪,做事儿也会前怕狼后怕虎,毕竟感觉一切都被金钱束缚了手脚。
所幸最后作者给了穷人一个建议——记成功日记。把自己的优秀事迹记下来,每天想一件自己今天做得不错的事儿。长久以往多翻翻这本日记,也就更有信心把生活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