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106期“习惯”活动主题活动。
我从小体弱,上体育课的事情似乎和我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之前,妈妈已经和老师打好招呼,于是我便可以获得特权,这个特权让我觉得我是个特殊的人,我被冠以“不适合运动”的标签,好长时间里,我觉得这个标签是特权的同义词,我的另类并没有产生不好的结果,反而有点有点令人骄傲。
去年,我从公立医院离职,转战一家民营医院,虽然同是医疗行业,但运营模式截然不同。民营医院注重的内容之一便是文化建设,事实证明这的确超过了我的认知,且改变了我的习惯。
新医院的文化除了每年一次的职工运动会之外,还有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会。当我被通知要参加培训会的时候,我是紧张的,原因是听说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规定的运动。小的时候有妈妈来请假,成人后可不能轻易认输,可我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理由,作为一名团队的领导者,弃权也就意味着团队有可能效仿,这是绝不允许的,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上战场。
果然,培训班除了讲管理的知识外,有运动的环节。培训班分成了六个小组,我被分到了第六组。同组的成员有的跑过马拉松,有的是全市羽毛球冠军,还有两个女同志也是运动会上的名将。
这下我可紧张了,跟着跑显然我会掉队,完不成集体活动,就不能获得积分。伙伴们激情昂扬,纷纷不太情愿地安慰我,似乎已经意料到我就是那个拉后腿的家伙。
从每天的晨跑开始,第一天便在爬坡跑时出了洋相,上气不接下气,脸色煞白,一阵晕眩便栽到了地上。因为是结对而跑,把伙伴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并无大碍,大概是和低血糖有关。
一场虚惊以后,领导也不敢大意,问我的意见,是否可以继续参加。而规则是如果我放弃,意味着小组内的分数会减少,从而会导致整个培训班里成绩倒数,这个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斗胆坚持,继续参加培训,继续每天的运动。
按照规则要求,每周三次运动打卡,每次不少于五公里。于是我从低配速开始,慢慢开始训练,心率的调整,步幅的大小,步频的训练,核心的建立等等,整个过程坚持下来。
培训班快要结束的时候,安排了一次三十公里徒步行,那个暑热的夏天,我从走到跑,再从跑到走,队友们的鼓励,竞争者的激励,让我竟然突破了自我步行的历史记录,甚至我还获得了有效的成绩。
如今培训班结束了,没有人再要求运动打卡,没有人结伴而行,没有人论绩排行,而我却停不下跑步的习惯,无论是三公里还是十公里,都成了我自己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让我觉得一切都可以改变,习惯不过是一段时间根据周围的环境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好的习惯是正向的,可以给生活带来快乐,给周围的人带来喜悦,坏的习惯会让人懒惰,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而实际上人们却经常身处一个习惯甚至一个标签下,形成自认为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往往是局限的。
正如我原本以为我就是一个不适合运动的人,可经历过运动带来的快乐后,才明白一切习惯都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