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原理来证明设计的合理性。其次,我们要证明具有这种合理性的判断能力的高效性和稀缺性,以及这种能力所带来的价值。
01 认知是UI设计的本源问题
>> 设计的本质就是在解决信息的认知问题。
>> 设计的第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要使“人—人造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有效,这种作用可以称为“示能性”,也就是说,形态要指示功能的使用方式和过程。
>> 在UI设计中,“示能性”以虚拟的方式指示产品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 设计的第二个基本作用就是要在“人造物—他人”之间传递标签化的身份信息,完成“自我定位”。
>> 从信息的角度看,互联网产品本质的第一个方面是:对信息获取过程的优化
>> ① 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有两种方式,一是消除信息不对称,二是直接降低信息的流通成本。
>> 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 消除信息不对称还可以表现为解决信用机制问题,
>> 直接降低信息的流通成本是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属性,是由技术进步直接影响的,比如IM软件(即时通信软件)、视频网站、直播软件等。
>> ② 优化信息的质量。优化信息质量也有两种途径,第一是优化信息排序,
>> feed流(持续更新并呈现给用户内容的信息流)
>> 无论是朋友圈还是Facebook,朋友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一般也是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朋友在生成或者转发信息的时候过滤了信息本身,提高或者保证了曝光出来的信息的质量。社交产品的本质就是利用人们自身就是信息的产生源和过滤源,来优化信息的质量及产生用户原创内容
>> (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
>> 互联网产品本质的第二个方面是对生成信息过程的易化。
>> 信息的消费者也可以参与信息的生成和传播。
>> UI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虚拟世界的信息传递问题,以此优化互联网产品的本质——对信息获取过程的优化与对信息生成过程的易化。
>> 1 信息的单次传递与传统设计对形态的关注
>> 传统设计是对现实世界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所以设计的最终形态是以实物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 以实物的形式确定的产品形态只能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向用户传递视觉或者触觉信息,除了实物的磨损对设计产品的改变,这种信息是相对固定的、单次的。
>> 传统设计的核心焦点之一就是设计物的形态
>> 人们在没有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会一直想着这个任务,而如果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对这个任务的记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 勒温的思考,因此他提出了基于场论心理张力概念的“需求—紧张”假设。
>> 任务需求得到满足后,紧张的状态得到放松,服务员的记忆内容就消退了;而若任务未完成,张力会强化人们对目标的感受,于是音乐家会爬起来弹琴。
>> 如果可以快速地完成这些节点,就可以快速地完成细分的任务,缓解用户的心理张力,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引导与掌控流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