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基础源于邓晓芒翻译的《纯粹理性批判》、知无知谌洪果老师的康德哲学课程和邓晓芒的《<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康德是对理性的能力和限度做出最深入阐释的第一人,他相信理性要超越经验寻找普遍必然性,而经验无法检验先天的东西;理性必须经过批判,而且是用理性批判理性。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性,而立法凭借其权威,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这一宣言振聋发聩,如果人类能认识到一切东西都需要经过批判才有资格得到认可,那会减少多少偏见、仇恨、盲目和狂妄。
1何为纯粹理性
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前者讲述理论理性,后者讲述实践理性。首先需要澄清,纯粹理性是不受任何外在经验和感官限制的理性,它更多的是指纯粹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并不是纯粹理性,因为它首先要接收感官材料;一般的实践理性也不是纯粹理性,因为它被当作工具而不是目的。《纯粹理性批判》更应该叫“理论理性批判”或“思辨理性批判”,是为思辨理性划定边界,确定范围,批判理性的越轨;《实践理性批判》也不是批判纯粹实践理性——后者无需批判——而是依据后者的标准批判一般实践理性,因为它不是以理性本身为目的,而是将理性作为手段。
2先验观念论
康德的哲学是先验观念论(或先验唯心论)+经验实在论,前者是形式的观念论、带有客观唯心论因素的主观唯心论,并因此必然导致经验的实在论。“先验”指普遍必然的东西,“观念”即唯心主义。他的“唯心”是说认识要从主观出发,最终落实到经验世界中,而且认识的过程和结论是普遍的、必然的、客观有效的。
3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在假定全部星体围绕观测者旋转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已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于是他试着让观测者自己旋转,反倒让星体停留在静止之中,看看这样是否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哥白尼的革命是观念的革命,具有颠覆性,拓展了人类全新的眼光。康德将它运用到思辨理性如何认识世界这一课题:如果概念依照对象,无法形成知识,因为我看不出我们如何能先天地对对象有所认识(经验具有偶然性);反过来,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如果必须依照我们直观能力的性状和概念,就能找到出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上述可能性。一个是主体符合客体,一个是客体符合主体,完全相反的认识方式。很明显,知识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你不主动建立对象你就永远不可能认识对象。“苹果”在人面前等于“关于苹果的知识”,人建立起苹果这个对象,从而认识了苹果。
康德首次提出人类认识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这就是他的哥白尼革命,“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在先天知识中能够赋予对象的无非是思维主体从自身中取出来的东西。”
4独断和独断论的区别
独断:中性,理性派的处理方式,从先天原则出发进行严格证明,将理性的纯粹科学知识系统化。
独断论:陷入谬误,意味着由以出发的先天原则不经过批判就被武断地当作教条肯定下来。
前者有批判,有反思,后者没有。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对自己的原则进行了批判。
真正的真理就是独断的,真理没有妥协的余地;而独断论是没有思考理性的来源、范围、边界而把理性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得出的结论。在康德看来,经验论也是独断论。
5主观与客观如何建立联系?
经验是由那些感性直观的表象和先天范畴的普遍必然性形式组成的,……我对自我的经验与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是一个统一体,它具有与整个外部世界相联系的客观性。
6外部世界的实存与我的实存
“我必须在对它的关系中来观察我自己。”
只有当内外感官的实在性结合在一起,统一的经验才有可能形成。……我确定地知道“有在我之外与我的感官发生关系的物”是我确定地知道“我本人在时间中确定地实存”的前提,所以我从我实存可以确定地反推出在我之外其他经验对象存在的事实。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