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圈被腊八刷屏了,“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万事粥全”等等,回过神来望了一眼台历的那行小字才知道已经到腊月了,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直都是过周几和几月几号,对阴历很少关注,其实对于腊八,小时候就没有太大的印象,只知道那会快放寒假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腊鱼腊肉糍粑汤圆等等,倒是没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们家那边倒有个每年腊月会有的习俗:打豆腐和熬麦芽糖,想想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有好吃的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再煮开就是豆浆,那个豆浆是真的一股醇香,入口口感也是超级棒的,现在的豆浆都没有那个味了,豆浆中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再压成方块方便切;做麦芽糖也是极有趣的,工艺过程我记不太清了,只知道要熬好久,从中午熬到晚上,锅里面的汤汁才变成粘稠状的麦芽糖,用筷子弄起来软软的,虽然很烫口,但是味道也是极美的,那个时候的我们也是很容易满足的,有这个吃就觉得很幸福了,哈哈。
一到腊月,大人们就变得忙碌起来了,准备过年的年货还有收拾家里,我们小孩子就是结伴到处逛,去地里捕鸟,河边捕鱼还有河里踩冰等等,大点之后(三年级)就开始被寒暑假补习班,寒暑假作业捆绑了,虽然真正的寒假时间变短了,但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乐趣,放鞭炮(积攒好几天的零花钱全花掉),吵着妈妈买新衣服新鞋子(初一一定要穿全身新)等等。
到了除夕那天,我们小孩也变得忙碌起来了,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就打扫家里和贴对联,平时不怎么爱劳动的我们可以打扫半天的卫生,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堂哥带着我们贴对联,对联整齐得比我们平常弯弯曲曲的字好看的多,因为这是过年,必须打扫干净和贴整齐了,这是一项很神圣的爸妈交代的事情,哈哈。吃年夜饭也乐趣多多,家里人多,一个桌子都坐不下,通常妈妈和伯母们都是站着,帮着传菜,我们小孩子就都上桌,相互祝福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伯母们(为了说出精彩的祝福词提前去书里面找)。
初一的早上,凌晨就被鞭炮声吵醒了,一看闹钟才1点多,醒后就再也没有睡意了,就想赶紧穿着新衣出去拜年,懵懂的睡到5点是一定要起来的,吃完妈妈做的糍粑就摸黑去给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伯母们拜年,等天亮了就跟着堂哥们一起出去给家里亲戚拜年,那一天是开心的一天,穿着新衣,没有寒假作业,吃不完的零食还有好看的春晚回放(春晚直播从没坚持看完过)。
接下来就是走亲戚了,外公外婆家,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孩子们是最开心的,过分一点爸妈也不会教育我们,因为是过年,哈哈。
这样的年味,平凡却有很有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也是一直怀念的年味,每每想到这些,就特别憧憬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