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描写的是“八年抗战”胜利前夕重庆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凇泸会战后,重庆是“战时首都”,也称中华民国陪都。提及首都,首先想到的是集爱于一身的城市,繁华、前卫是其代名词。战乱时,首都往往还有它的另外一面——纸醉金迷。
想要拥有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要拥有钞票,多多益善。当时,“穷”是常态,想要富有,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和手段了。
本书中有几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范宝华是有头脑的商人;朱四奶奶是有手段的女人;陶伯笙是即没有头脑,又没有手段的平民。他们都是投机者,都是想拥有“人上人”生活的人,都是想发财的人。
性格迥异目标却相同的人,分别是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目的的呢?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范宝华生财之道及结果
范宝华是一个投机商人。他低价收买市场上稀缺的物品,然后在恰当的时机将其高价卖出。是一个测测底底“发国难财”的商人。
他得知黄金价位要大幅度增长时,便倾其所有换成了黄金储蓄劵。又将黄金储蓄劵抵押贷款,再买黄金储蓄劵。就这样以滚雪球的方式买了千两黄金。结果……
在范宝华沉浸在“黄金梦”里的时候,报纸上登出“黄金储蓄劵六折兑现”。这就意味着他不仅倾家荡产了,还欠了一堆的债。
其实,范宝华买黄金储蓄劵的目的是:抗战结束后,他想带着一笔巨款回老家做个有道德的商人。可惜,“黄金梦”破了。
他知道自己是在“赌博”,并且赌输了。但是,他很勇敢,他还有卷土重来的勇气和发现时机的头脑。
朱四奶奶生财之道及结果
在战乱的年代,财富在特定人的手里:殷实家族、投机商人。朱四奶奶没有与生俱来的财富,也不是投机的商人,而是堕落的投机人。
朱四奶奶穿梭在富人和貌美女子之间,为富人提供他们想要的美色和商机,从而谋利,富人是猎物;为女子提供丰厚的物质和财富,伺机而动,女子是棋子。朱四奶奶就像一个中介人,有时也会亲自出马。
朱四奶奶有一栋华丽的别墅,设有赌桌和舞厅,是她促成生意的必备条件。
贾经理是诚实银行的负责人,他相中朱四奶奶了。朱四奶奶借此为他布了个局:只要贾经理在朱公馆过夜,朱四奶奶就必然赌输(平时都是赢得)。钱输给谁了,输给朱四奶奶的搭档了。
“抗战胜利”喜讯登出,大家都非常的欢乐,只有朱四奶奶一个人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知道:再无生意光顾了,更无立锥之地。死,是必然的结局。
陶伯笙生财之道及结果。
想要致富是需要头脑和勤奋的,没有头脑、勤奋又想致富的人就只能走旁门左道了。陶伯笙先是靠赌博致富,结果弄的太太卖血养家糊口。
他知道太太卖血后,不再踏入家门,他想:一定要弄点钱回来。其实他是没脸回家,一个男人要靠女人卖血糊口,那是打脸呀!所以,他决定去大后方作“乌金”生意,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被抢了。他无颜面对太太,就一直漂流在外。直到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方才鼓起勇气找到邻居魏端本,作了中间人,给太太鞠躬赔礼,算是浪子回头了。
战乱时代,没有秩序和道德可言,一个人活成什么样子,全靠良知。有底线的人作了英雄,没底线的人就不好说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将随着“抗战胜利”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