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早有耳闻,但始终没有真正发过文字,最早一篇还是复制了以前在微信朋友圈的一篇感悟,当时获得十几个阅读量,因为我喜欢写随笔,所以朋友圈发的文字和配图比较多,当然,那些只是自己的简单感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形成的带有成果性的文章。
5月初,我和同事到了四川大凉山,看到这里的孩子,随即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我在大凉山上》,因为文字较长,就发布在了简书上。因为简书的排版比较方便好看,我同时也就分享到了朋友圈。几个小时,这篇随性文字获得了大量转发和点赞,当然主要体现在朋友圈,万万没想到的是,简书的阅读量也很快超过1000。之前,我经常潜水看别人的文章,很多写的不错的推荐到首页阅读量也不过几百,突然到1000次,还是比较激动,因为我知道这个不比公众号文章。后来,两天时间内粉丝增加了,阅读量达到4000,还获得了难得的赞赏。
那几天,对写作的信心突然倍增,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后来又跟踪写了一篇《我在大凉山2》,因为任务和时间冲突,没有坚持日更,也感觉没有太多内容可写,可能是自己有点强迫症,生怕因质量不高,而浪费读者的时间。
今天写这篇主要是看到简书的朋友分享了很多写作经验,所以我简单谈谈为什么第一篇文字能获得4000的阅读量,当然对我来说是莫大鼓励,高手跳过。个人愚见,欢迎指正。
一是有经历。简书很多时候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呈现,这个是每一个想写点东西的人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当然,谁能没有经历呢?要么是正在进行的,要么是已经完成的,一段历程就有一段故事,一段故事就有故事里的人,一个片段或一件小事都能成为书写的素材,但往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动我们内心的那一部分。无论是夜间小路静走,还是咖啡馆独享,人生每时每刻的酸甜苦辣咸都是特有的经历,只要我们有这种经历,不需要太多华丽辞藻写成的随笔就能产生共鸣。
二是有观点。我认为的观点不一定是精辟的总结和论点,而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比方说《我在大凉山》上,通篇比较白话,但对孩子的观察和描写还算细腻,而这个内容也是最打动读者的,每一词每一句不需要想太多,看到就能写到,对孩子的看法和观点都是符合一个山外之人的心态的,也是普通读者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感同身受的。因此,我对这方面的用笔是花费了大篇幅的。
三是要真实。一篇随笔重要的是有真情实感,即文字的真实性。这次来凉山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拍的几张照片就足以打动自己,这是城里人很难想象的。我的描写还不够具体丰富和饱满,更没有把孩子未来的命运作一猜测,但人和事实实在在存在,就在我们这个国度,它的贫困是不需要任何点缀的,看到党为他们建的新家,党建的学校和马路,再看看他们新房里面用山上石头砌的灶,政府提供新房都没砖头砌灶,难以置信。就这样的家庭条件,每家几乎都有3个一般大的小孩,不难想象这里的情况。所以,只要看到心里去了,把所见现象和个人感悟结合起来,简单构思,加上配图,基本就是一篇好的随笔。当然,好的文章一定离不开反复修改,倘若再改上几遍,就会更完美,当时改不出来的话,可以放几天再看,必定有不一样的想法产生,好的文章一定是做减法的,但写文章很不好的习惯也是容易出现的都是做加法。
以上都是个人感悟,不一定对,但总有一点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