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相较于大多数人而言,通向大拿的路径似乎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但是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只有练习,哪怕是1万小时的练习并不能直接让哪位未经考验之人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有可能是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也毫无作用,这并不是苍天无眼,而是现实给我们的当头一棒
下面要谈到的三个点也许可以在未满1万小时前便成为行业大拿
有目的的练习
首先,在解决练习效用的问题前,我们需要考虑一个严肃的问题“现在的练习有用吗,又是如何为我最终的目的铺垫的”
记得以前读书那会,班上有位同学平常很早来到教室,课下除了上厕所也是坐在自己位置上看书学习,除了非必要的走动,似乎只看到他在位置上刻苦努力,然而每次考试下来,他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让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陆陆续续到别的班或者别的学校去上学,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人,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直到现在才觉得似乎看透了一些
像上面这种同学诚然确实非常上进,也很努力,但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也许是陷入了一种“毫无目的的练习”,一旦陷进这个漩涡便总觉得自己在努力,而且比任何人都努力,可是这种反复的练习,反复陷入死循环的重复,只会让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甚至于丧失自己一开始的热情。此时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这样忙碌的练习究竟有什么用,是否能有不错的效果,千万不要开对了车却上错了路,到头来既费时又费油
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这个词近年来被各大写手、文章炒的热火朝天,而过热之后一定是令人厌烦的作呕,人人都在提,哪里都在有。
今天,我想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下“舒适区”的含义,大约半个世纪前,科学家觉得我们所有人的大脑在幼年之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也就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变化,也暗示智力也好、学习能力也好都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我们的大脑从出生到成年,从壮年到老年都是可以改变的,大脑神经回路可以通过练习变得强而有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改变而重获新生,但是这需要一定的刺激,而被刺激的同时还要不断加深回路的通畅,即,通过练习巩固让大脑朝某一个设定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想要的结果
走出舒适区的真正意义其实是为了让大脑得到新的刺激,而不再是在一个区域内反复练习重复,让我们的反馈回路能适应一种新的方式,从而提升心理的适应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
记住,大脑像我们的肌肉一样,通过正确的方式勤加练习是可以被改变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讨厌改变,“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所以,确实需要走出身体和大脑的舒适区
增强适应力
走出舒适区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勇敢的去改变自己,畏畏缩缩是大部分人的状态
如果不能从心底下决心让自己走出无用练习的误区,而还是停留在只要按部就班的练习便可以成为行业大拿的状态下,结果仍然是在做无用功,不会有任何成效
只有敢于挑战,敢于冲破自己设定的牢笼才能摆脱1万小时仍然原地踏步的魔咒,甚至于在没有达到1万小时的练习前就成为某个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