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书中对于孩子闹脾气这点,一般都是写着“儿童四五岁自我意识觉醒……”
但我家娃不到两岁的时候,就会说“不”和发脾气了。
这是一件即让人高兴又让人担忧的事。因为自我意识觉醒后,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时候了。而娃经常发脾气,就是因为在纠正娃的不良习惯,在闹情绪在。
四五岁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肯定更强,但等不了那个时候。
自己应对这种情况,想了一些办法。
1
转移注意力
比如娃想看电视,我就说“宝宝,我们堆高高,好不好!”有时娃不理我或者摇头,我就自己走过去演示如何搭积木,这样就很容易吸引他。
2
这是已经开始闹的时候,平时情绪好的时候会去讲讲故事。
虽然远不如凯叔讲得好,但我讲的时候,娃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一些。给孩子讲故事,可以丰富娃的词汇量,增加对语言的理解,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故事,告诉娃怎样做是正确的。
给娃讲故事不同于成人,速度要慢,语调要整体温柔,个别生动,最好还要配合夸张的拟声词、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去加深娃的印象,吸引娃的注意力。
故事讲完,我都会问娃,你觉得**(故事主角)做得对不对!待娃回答后,我会用故事的主角做对说明,把需要娃理解的点,再给娃梳理一遍。以后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问娃说,“你看**(故事主角)都不…,自己…” 经常,就能受到很好的效果。
3
但也有些不太好用的时候,而且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我又查了Dr. 魏的文章。
说孩子发育期间,负责情绪的那部分,比负责语言和逻辑的那部分要发育得更早一些。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不会,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本能的闹情绪。
知道了这些以后,在他情绪好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教他一些和情感有关的词汇。这样以后遇到娃刚要情绪发作的时候,我就会通过问娃“你现在头脑中是什么?努努,乐乐,还是忧忧?”来打断娃的情绪,引发思考,启动理性的部分。
通过这次的改进,很多情况都可以正常的沟通。但我发现孩子适应性太强,同样的方法使用的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差了。没办法,只有继续学习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陪孩子一起长大,就是再活一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