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经常会回忆起年轻时的快乐时光,特别是大学时期的美好记忆,时常在脑海里闪过,在梦里出现。丽娃河边倒垂入水里的花丛,夏雨鸣蝉小岛上的凉亭,毛主席像前草坪上的吉他声,学生活动中心旋转的舞步,小卖部里飘着奶香的冰砖,还有那念念不忘的—肉末面。
母校以丽娃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文科大部分都在河东,我们理科在河西。当时除了专业课在河西上,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需要去河东上。而我只要最后两节在河东上课,都会去光顾那家小面馆,吃上一碗馋人的肉末面。小面馆的人总是很多,还记得每次在饥肠辘辘的期待中飞奔去抢位,在烟气缭绕的店中眼巴巴的等待,当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碗端到桌前,顾不得烫嘴迫不及待的用筷子一挑,呲溜一声,一股满足感经由嘴巴弥漫全身......这缕醇香的味道和着一份涩涩的青春记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作为一个长着正宗北方胃的山东人,我对面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工作回到北方后,在饭馆、酒店吃过各种面,炝锅面、打卤面、盖浇面、拌面、凉面......可总也找不到记忆里那碗肉末面的感觉。遍寻不遇之后,我决定自己在家试验着做。因为完全不知道配料和做法,我只能循着那份记忆一遍遍试,凭着我的经验一遍遍调。也不知道调了多少次,在味蕾与记忆的不断碰撞中,那沉淀在脑海深处的曾经的视觉、听觉、感觉被一点点找了回来,我做的肉末面终于无限接近三十年前的青春味道。
来把做法分享给大家吧:
用料:
1、二八比例肥瘦的猪肉末,有点劲道的圆面,一颗青菜(油菜或菠菜皆可);
2、生抽、老抽、料酒、耗油、盐、白糖、葱、姜、八角、淀粉。
步骤:
1、调料汁:碗里加两勺生抽、半勺老抽、两勺料酒、一勺蚝油、一勺白糖,搅匀备用。
2、炒肉末:肉末里加入一勺淀粉抓匀。锅烧热后倒入适量油,油温不太热时放入葱、姜、八角,煸出香味后放入肉末翻炒,待肉末半熟后倒入料汁咕嘟一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最后加入湿淀粉勾芡,盛入碗中。
3、煮面条,面条半熟时放入青菜继续煮。
4、趁煮面条时准备底汤:家里如果正好有肉汤骨头汤就直接舀两勺做底汤。若没有,就碗里舀两勺煮开的面汤,加入小半勺猪大油(没有猪大油的用香油代替)和一勺半生抽,搅匀备用。
5、将煮好的面条和青菜捞入底汤中,浇上两勺肉末卤,就可以开吃了。
吃着这碗肉末面,我似乎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