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读书的时候,
发觉一件事。
我们自古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其位,谋其职。
我读《君主论》时,感到”道德“也是有区分的。
若想做君主,你就必须坚持君主身份所需的道德。
回看我从小受到的教育,看国际形势与政治。
我们可以在小范围能做到“道德“。
很早的时候,南阳迷笛发生了一件事”村民偷观众的东西“。
就像余华那本书的名字“我们活在巨大的落差里”。
你之所以坚持这样的道德,有一种”命中注定“的味道,因为你的出身和家庭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生活。
与之衍生出你遵循什么样的教育。
像前不久四千万网红的低俗事件,对于这种人,我一次也没有刷到过。
这也恰恰说明”这个世界跟我想的太不一样了”。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起前不久一个事,对于“山上”和“山下”的说法,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就是不一样的理解。
如果说信息流动带动了阶级流动,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乱序”?
但这种乱不是人有三六九等,是道德和信息的紊乱。
让一个人失去了对自我的定位。
你会看到很多信息渠道,很少去采访一位”普通人“。
前两天,冬至时节。回姑姥家吃饺子。
我有一位小姥爷,有位儿子也叫“冬至”。
一听,已经好几年没有上学了,我上次见到他大概是20年的时候。
那时还是个小学生的样子。
一瞬间,我就把他的童年、家庭串起来了,那是我未曾思考过的事情。
一想到这样的事情一直在我身边,我也觉慌乱。
小姥爷是我姥爷的弟弟,老来又得一子。
冬至也不幸运,母亲跟父亲离婚后,便在我姑姥家呆着了。
姑姥是小姥爷的妹妹,姥爷家姊妹四个。
我不知道他是否思考过他的未来,
如果他成为那种世俗意义上“糟糕”的样子,全是因为他嘛?
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如今的叙述视角大多是“牛人视角”。
我在想是否能够有一种对于“普通人”的客观视角。
我刚刚心里有一种力量,那种力量大概是"我好像能用钱撬动些什么“。
改善一个人暂时的处境?改善一个人的心智?
我们在人生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最重要的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我们想选择什么样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