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在家里总是唉声叹气,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更是恨自己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帮助他。终于在前天晚上(12月6日),做着作业的儿子突然就开始埋怨老师管的太严,压力太大,他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生气,没有急于开口想要扭转他的想法,而是非常的心疼他。因为我理解他在学校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儿子所在的班级是全年级段最好的一个班,所以老师给的压力特别大,管的也特别严。
那天晚上我没有跟儿子说很多大道理,我只是默默的听着他,观察着他。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话去给他能量,这个时候我知道我最好的方式就是闭上我的嘴,听他说。
等到孩子边埋怨,边潦草地完成了作业,回到他的房间,孩子很没有力量地瘫躺在床上。我知道他被深深的卷在那个漩涡里出不来,我过去抱抱他,尝试各种方法,想把他从那种情绪中拔出来。我想帮他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我提出玩他最喜欢玩的一些游戏,都被他拒绝了。我让他弹他最喜欢的音乐给我听,可他却说出一句:“我弹一首哀乐给你听。”他这句话,真的伤到了我。但我没有生气。我很平静地对孩子表达听到这句话我很受伤。接下来,我们俩都沉默了。后来孩子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说错话了。他过来,躺在我的腿上,叫了一声“妈妈”。我的眼泪刷的就流下来了。我说:“妈妈看到你这样很心疼,我只是想让你开心一点,想帮助你找到情绪的出口。”接下来的一段我说了很多,我向孩子道歉,是我以前不正确的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作为妈妈,虽然我不是很智慧,但是我真的在竭尽全力给出我所能给出的东西。我们俩都哭了。孩子躺在我的腿上,我抱着他,轻轻地拍着他。我告诉他:你可以哭,可以放心的哭,这一刻,你是被允许的。”后来,孩子慢慢平静下来。他想睡觉了。那天晚上我允许他没有洗漱,直接上床睡觉。那天晚上我在他床上,陪他睡了一晚。
第二天6:30,我叫醒孩子。孩子说:“这么晚啦,要迟到了,那怎么办?”我说:“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孩子说“我不知道。”我问他:“你是不是不想去上学,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和老师请假?”他点点头。我又问:“你是想从此不上学了,还是只是想休息一天?”孩子说:“我想休息一天,调节一下情绪。”我说:“谢谢你,孩子,妈妈知道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你还是没有放弃,你想要休息一下,这是被允许的,但是妈妈不希望这成为将来你逃避生活,面对困难的借口。于是,我帮孩子请了假。我的内心有了一丝负罪感,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是帮孩子还是害孩子。
起床后我们一起做早餐。刚开始,我感觉孩子心里还是很忐忑。他担心我生气,他不停地没有目的地喊妈妈,然后观察我。我给予了温和的回应。几次之后,孩子确定我没有生气,于是他很愉快的帮我切菜,煮面,我们一起愉快地用了餐,又一起洗了碗。他还问我:“有了我的帮忙,干活是不是轻松了?”看得出那一刻他很放松,灵魂是自由。很久没有看到孩子脸上这么阳光的笑容。昨天他表现也特别好,好沟通,后来我带他去我和朋友一起租的菜地里劳动了一小时(这块地是我和朋友一起专门租过来带孩子们一起体验劳动的),然后又去朋友的工作室小坐一会儿,在朋友家吃了午饭,回到家,我休息了一下开始工作,他就在家休息。昨天,全程我都很平静的陪伴着他。
其间,老师就一直发信息了解情况(因为我帮孩子请了病假),我内心很煎熬,负罪感满满,我向孩子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我说我要忏悔一下,于是我就像刘老师一样当着他的面忏悔自己和他一起骗老师请假。其实我非常犹豫该不该帮他请假,看到他昨天早上内心矛盾的样子,我真的是心疼,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我告诉孩子,妈妈不愿用你的心理健康换成绩。
这是我昨天发生在我家的这个故事的具体情况,我把它记录得很详细。我只是想把它记录下来。我不愿意把它叫做一次事故,因为这只是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一个故事。当孩子成长以后,他会回味这个故事,回味和妈妈一起的点滴。
碰到这样的故事,我没有急躁,我没有崩溃,这应该要得益于我近一年以来跟着直播间学习。虽然我的学习不是那么认真,我也老是自责自己学习进步不够快,但通过这件事情,我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还有就是我要感谢叶老师推荐给我们《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从书中可以照见我们以前育儿的过程中很多错误的地方。它会让我心中升起一股对生命,对孩子的敬畏,不再把孩子再当成一个物品,而是当成一份生命。
感恩在我生命中遇见下班充电站,感恩老师们在直播间时时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