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论语|何谓宽厚?

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孔子《论语·尧曰》

宽厚就能得到民心,值得信任就被任用,敏捷高效就有功劳,大公无私就会大家高兴。

“宽则得众‘,这是中国人一向以来的作风,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于宽厚的理解是不是一样,这就不好说了,如果弄错了就等于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了,这样的情况下就颠倒乾坤了。有的人就是怕得罪人,所以别人提的所有要求都会答应,这种就是阿谀奉承了,皮笑肉不笑,内心其实很痛苦的。举个教育孩子的例子,有的孩子总是指挥父母做事,甚至对父母和爷爷奶奶指手画脚,长辈还很高兴,生怕孩子不开心,这样的长辈对晚辈的态度叫做宽厚吗?我想不是,这应该是溺爱,是纵容了,是是非不分了。有的父母可能觉得孩子还小,大人就不要和孩子计较,应该宽容一些,这一点如果搞不清楚那就是真的很可怕了。我相信父母都是有良知的,内心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对长辈不敬,应该都是无比伤心的,但是自己又像一个拍马屁的“下人”一样伺候着孩子。是不是很可笑?

真正的宽容是孩子是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孩子在犯错了不是只知道批评和指责,更不是时不时地对孩子抱怨,动不动就把孩子犯的过错放在桌面上搬出来说个不停,这种就是小心眼了,总是拿别人的小错误来彰显自己,甚至来标榜自己,突出父母“早就说过了”的聪明,这都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就是在别人的错误上凸显一下自己是对的,那就是利用别人了来包装自己,这样的人就不是宽厚了。等于是在不停地揭开别人的伤疤,这样其实显得很小气,没有格局的,很虚荣。

同理,对于身边的人也是一样的,很多人总是眼里容不下别人的一点点小错误,每次总要不停地去拿出来说事儿,这样的朋友你们有吗?总是要显得自己很好,表面上也许别人觉得你是挺好的,但是实际上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这人格局不大。就像很多企业家对于那些触犯企业文化底线的人总是毫不留情,这样真的就不是宽容吗?对孩子的态度抓得严就不是宽容吗?我觉得只要胸中没有恨意,理解之后进行指导就还好,但是有时候我总是要么过度地宽容就变成纵容了,要么就是怕失去员工而保持观察,要么就是恨意不消非要一解胸中不快,这种都是错误的。

不能纵容,不能有恨,宽容之后提出要求并重新做出选择,这是对企业负责。当然这和教育孩子不同,孩子我们不能重新选择,也从来不是自己的选择,那么只有让自己明白什么是宽厚,并做出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足够宽厚,一定能够承载很大的事业,承载很多人的梦想,如果没有要么是太过纵容而没有让人变得优秀,要么是心胸狭隘容不下别人一点点的问题。不是恨了以后就不教了,宽厚是没有恨意地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其最后的结果就是得到客户,得到众人,得到百姓的认可了,那才是真正的宽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