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上学时,语文考试总是让回答“这句诗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想法”这类问题,我琢磨着,作者已去几百上千年,他想什么我怎么知道?就算我是诗人就能保证我所想即标准答案吗?无解无解,所以我的诗词阅读老是得零分。但另一方面,我又很喜欢读诗词,诗词是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结晶,婉转悠扬,流芳百世。少年读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霎时间,一口气涌上心头,热泪盈眶,这是那个写“床前明月光”的李太白吗?再去诗里找寻酒仙身影,又寻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过程充满着喜悦,不用逐字逐句去描绘诗人的心境、去揣摩诗人的心思、去得到阅卷老师的评分,这些都不用,带着欣喜去阅读的滋味真是太棒了。
《全唐诗》共收四万八千余首,篇幅过大,很难传阅推广,有一个叫蘅塘退士的人,觉得当时流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故“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虽然说是给上学的儿童读的课本,但是读者对象也针对成人,在蘅塘退士的序里面,有一句“白首亦莫能废。《唐诗三百首》收录作者共七十余位,皇帝、和尚、歌女、无名氏皆见于其中,篇目适度,体裁兼备,内容丰富多样。
我最近在读的是《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是著名古典文史大家,他的注释“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通俗易懂的特色使得今人广泛传读,受益匪浅。
金性尧大师在序里有指出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7个优点和1个缺点,私以为非常贴切,综合这些优缺点,总的说来,这一选本的题材还是平稳的,用一句滑了的话,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即还能适应今天一般读者的要求(金性尧先生结论)。
本书分为八卷,分别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在目录中有写明所有古诗题目,便于翻阅。金性尧先生在注释时又分为:“作者介绍、诗词、备注和说明”四部分,作者介绍主要是告知读者诗人生平和风格,这样更有利于理解诗中寄托情感,备注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本身的字面意思,说明则是告诉读者本诗的背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金性尧先生告知读者诗人生平和诗人作诗的背景,以此激发读者去感悟诗句中隐藏的情感,而非是应试教育中让人背诵的“怀才不遇、亡国、思乡等情感”。
以杜甫为例,在作者说明中写道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后构草堂于成都,从此就与草堂结合在一起,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再后来携家出峡,途中阻水,风痹加剧,不久就死了。而后再说杜甫的性格拘谨、严肃,关心国事、同情人民。杜甫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使百姓温饱、风俗醇厚;也希望广厦万间来大庇寒士,免得雨漏床头,彻夜不眠。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方能明白为何这个诗人可以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些诗句。在《望岳》中,杜甫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写于诗人探亲父亲期间,山的形势和作者抱负可在此诗中窥探得到,一句齐鲁青未了,囊括数千里,和诗人的胸襟一样雄阔。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前段时间有个节目很火,叫《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很多人的热情,我们都为自己的文化传承感到骄傲,我也是这样认为。人们的阅读资料越来越多,每天纷繁复杂的文章都令人目不暇接,但在阅读中我也逐渐明了一个道理,经传不朽的经典书籍永不过时,永远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