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最后一天了!”群里的消息在闪烁。
许久没有人更新的空间里“抽取新年关键词”在刷屏。
恍然不觉,2016真的过去了。
对于2016最初的记忆是正月里小生命到来的预示,那时候的她不过是不成形的细胞群,而现在是抱在我怀里嗷嗷待哺的小屁孩了。
从一个充满任何可能的小细胞变成一个会说会笑,不开心还会大哭的小人儿,这个过程很奇妙。
有了她才真正懂得爱是付出。
她刚出来时,刘先生只跟我讲“老婆辛苦了。”没对自己女儿有一言半语的评论让我很不开心。
因为我会觉得他不爱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十天左右,宝宝的大小事,拉屎拉尿,洗衣哄睡先生开始一手操办。
一天我看他亲闺女的小脚丫时满眼都是爱。
“是不是刚生下来时没什么感觉,越带越觉得爱意爆棚?”我问先生。
他慎重点头时我开始回想她在肚子里的十个月。
妈妈总会比爸爸更先疼爱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母亲总是先认可自己的身份。因为从一怀孕,就已经为人母了。而为人父是从产房里那一声啼哭开始的。
宝宝的到来是今年最大的事了。
虽然在每一次照镜子时我都怀着一颗少女心,但是现实总会告诉我已是孩儿妈。
我开始频繁夜起,开始不能随便出去逛街,开始因为她的一丝笑意,一声“咿呀”而大喜。
生活里“自己”占有的成份越来越少,更多是以她为中心。
她那么多的第一次我都陪着她,这让我想起都觉得无比的温暖。
她出来的第一个夜晚,我累极了,但也没睡得太熟。因为,小小的她在我身边睁着眼睛,借着病房里微弱的灯光打量着这个世界。记忆里我每次醒来,她都定定地看着我,有着我从没见的眼神和情绪。
第一次抱她打预防针,我比自己打针还要怕。我怕她疼,怕她哭。她一大哭起来我觉得毫无办法,只有跟着流泪。幸好宝宝是一个很乖的姑娘,偶尔闹闹脾气,很少大哭。
第一次喝奶,那种感觉很奇特,那是原本断了的连接又续上了的感觉。她在吮吸,我在看,有时她会一边喝奶一边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我想她会认识我吗?她知道我是她的母亲吗?
第一次大笑时我正在给她做操,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我。我激动的忘了节奏。
现在的她会说会笑,醒来时会“哦,哦……”地想要抱。腿蹬得特别厉害,每晚要起来几次给她穿袜子。睡觉时蜷着像个青蛙。
生完她我差点抑郁,主要是因为累。然后就是一直半饱维持的身材,突然就走了样。每次照镜子心理满满的都是对自己的嫌弃。
这种情绪没人能开导,后来我发现将情绪倾注在文字里也是一种极好的发泄。
我怕抑郁,于是我写了产后抑郁,这样好像自己是一个从产后抑郁中走出来的人一样,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波澜。
文字除了发泄还可以转移注意力。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5月份我才得知原来个人也可以运营公众号!原谅我的后知后觉!
于是开通公众号开始更文。
一开始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记得我为了发第一篇文章我折腾了两三天,编辑器用的手生,又是各种扫二维码,手机电脑都不能离手。
坚持更了一段时间,订阅的大部分都是陈年旧友和学生家长。说实话这种外来的动力一点都不大。
但那时候有主题写,写教学,写心得,写各种小情绪,写偶尔冒出来的童话故事……坚持日更差不多两个月拿到了原创标,隔了半个月开了赞赏。
好像坚持的开始有点点意义。这时开始接触简书。
在简书上发了几次之后,在微信就更的少了。因为简书实在写文实在太简洁了,只需要有手机就行了,也不需要多么繁复地去编辑。
除此之外就是在简书更文的成就感,初来简书,我谁也不认识。阅读量和点赞量都无法刷脸完成的。这种来自于陌生人的认可比公众号开通原创功能更能激奋我。
于是在2016的下半年我开始在简书里更文,从一个小白做起!
特别是产后两个月,我将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想法都变成文字写在简书。
更文转移了我大量的注意力,关于抑郁也渐渐淡了。写文一种自我救赎。
写文以来,从刚开始的五六百字一篇到后面的千字文到现在一个想法写下来都能有两千左右的字数,这也是一种成长。
我觉得2016生孩子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我有时间停下来想想自己真实的想要,并且付诸实施。
所以我觉得2016,我对自己是满意的,我做了两件我觉得最好的事,一是拥有自己的孩子,另一个是我开始写文章。
好了,阳光正好,洗洗刷刷晒晒,准备过年吧!
(人活着还是要有总结和计划的,2017的计划你敢写出来吗?不敢是怕自己不去实现,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