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二十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佛的次序
《金刚经》前面十三品的内容主要是讲般若,是菩萨六度里最后的一度──智慧成就。所谓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也是学佛的一个次序。
首先,学佛要学布施,布施就是能够舍;舍并不是光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而是一切的习气都要舍掉,改变,丢掉,把整个人生转化。放下也是舍,万缘放下就是布施,这是内布施。真布施了,此心清净,才算真持戒;心不清净的持戒,那是小乘戒,是有意去操作的。作到了此心清净,念念清净,不需要持戒了,因为他本身就是戒了。戒者,戒一切坏的行为,恶的行为,此心念念在清净中,无恶亦无善,是名至善。这就是持戒,持戒还好办,忍辱最难办。
忍辱的概念内涵
经云:“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
有的人感觉自己的心很清净,戒律很好,这其实是没有受到打击的时候,打击一来,就火冒八丈高,也管不了清净不清净,所有毛病都出来了。南师讲,忍辱是六度的中心,因为那是最难最难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大乘菩萨必须进入无生法忍,才能登上菩萨地。
无生者,本自无生,信心清净,一念不生处。这个一念不生处,不是压制的,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知觉,而是一切杂念不起,信心清净就是无生。
光是无生是不够的,要「无生法忍」,切断一切万缘叫做法忍。我们中国文学的形容辞是,拔出慧剑,斩断情丝。有时我们剑是拉不来的啊!有时候又只拉一半,有时候剑拉出来了,看看剑却楞住了。不要说斩啦,扯都扯不断,那个剑早就钝了。所以说,法忍也就是六度的中心,忍辱的意思。
首先了解佛学忍辱的意思。看到一个「辱」字,我们会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譬如被别打骂,各种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这是仅从文意上的了解。佛法上讲,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人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招来自己许多烦恼,也带给别人许多烦恼。南师讲,不只人是如此,动物中,拿蚂蚁来说,仔细观察,年轻的蚂蚁经过老化蚂蚁的旁边,都走得远一点,就是这样的辱,这样的难堪忍。
所谓忍辱,包括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忍到没有忍的观念,没有忍的心理,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这才是忍辱到达波罗密成就的程度。
堪忍易成佛的道理
南师讲,这个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难堪忍,没有一样事情是圆满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堪忍,受得了;所以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众生,才最能够成佛,因为生在天堂没有痛苦,没有刺激,天天在享福,众生也不想修道,因为用不着。生在地狱里,整天受苦受难,没有时间再想别的。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善有恶,各有一半,所以能够刺激其中的人们发生解脱的智慧,是成佛的捷路。
这里南师提醒大家,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大家不要搞错了,一切的痛苦能够忍的都是辱。譬如做生意的人,创业的,发财的,问这些人日子好不好过?他们一定说不好过。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办法呢?反正能够忍得住就这样忍下去;所以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能够忍受。
为什么忍不了辱?
南师讲,学佛,要修行成就,「忍」是最难做到的。像打坐修定,为什么定不住呢?因为两个腿痛,无法忍住,这个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当然,硬忍是很难,但是你明明知道此身两腿两手,应四大皆空,那个时候就是空不了,忍不过去。所以,这六度的一关忍辱度,就过不了,过不了的话,这一切皆是空谈。出家人会念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木鱼敲起来非常好听……阿啾!一个喷嚏,糟糕,感觉自己感冒了,心里就会想,该怎么办?该看那个医生好?因为怕死掉,众生相就来了,寿者相就来了,这一下就忍不过去了。
忍辱的道理,作为金刚经的中心,是需要特别关注学习体悟的重点。佛把自己本身修持的经验告诉世人,做了榜样。所以佛说,真正智慧彻底悟道的人,才晓得忍辱波罗密本身没有个忍。如果有坚忍的念和感受在那里,就已经不是波罗密,就已经没有到彼岸,也没有成就。
身体被割截的佛
经云:“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佛又对须菩提说,以他本身做榜样。像我从前的时候,曾经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王是过去印度一位名王,不过印度不注重历史,这种历史资料只有在佛经里才找得到。
歌利王非常残暴。那个时候,释迦牟尼是个修道的人,相当有成就,到达菩萨地了;虽然是缘觉身,无佛出世自己也会悟道,后来歌利王因闹意见要杀释迦牟尼。他说,你既然是修道的人,我要杀你,你会不会嗔恨?释迦牟尼佛说:此心绝对清净,假使我起一念嗔心,你把我四肢分解割掉后,我就不能复元。结果歌利王一节一节把他割了,释迦牟尼没有叫喊一声,心里也没有起一念恨他的心理,只有一念慈悲心。完了以后,歌利王要求证明,释迦牟尼说,假使一个菩萨的慈悲心是真的话,我的身体就马上复元。说完,他立刻复元了,又活了起来。
因此佛说,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他在当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首先他没有觉得这个生命是属于「我」的。这里南师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佛说的这一句,因为人的身体是属于人们暂时所有,是暂时附属于个人,并不是个人真正永远的占有。因为说,此身本来不是我。要把这个道理,不仅理解清楚,还要实际上证到,才能信心清净,才有希望证得般若实相,这是真正的功夫。
这里,南师拿当下修行学佛的人进行了对比。他说,不必谈割截身体了,叫一个人不说话他就受不了,让坐着不动也受不了。因为智慧不够,悟道并没有透彻,离不开四相,所以定不住,也忍受不了辱。这个就是忍辱与禅定、般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