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谈自律,谈习惯养成》,当时所写的逻辑跟这本书很像,谈自律和谈习惯的书籍一般是两种套路,前者通常谈控制,而后者一般重点讲养成,前者是一个略显痛苦的过程,而后者着重痛苦过程之后的逆袭,所以我更喜爱后者。虽然谈习惯的书籍不少,这本书作者是有针对性的谈富有的习惯,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的是“富有”这两个字。
《富有的习惯》作者托马斯·科里(Thomas C.Corly)是一名会计师,历时五年的时间研究了他的177位自力更生的千万富翁客户以及128名穷人客户的日常习惯,本书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成形,为揭示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异的本质差别在于习惯!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用记叙的手法来描绘了各种职业中遇到财务窘境的例子,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富有习惯课程的培训走出困境的故事;第二个部分分析了富人和穷人的习惯,并且提出了21天循序渐进的改变习惯的一些实践的方法。
总体来说,书中的核心内容和亮点匮乏,并且很多概念和内容反复出现在书中,显得拖沓冗长,在写神经生物学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明略显功力不够,第一部分的几个故事牵强而有广告习惯培养课程之嫌,总体评分不高,不过浓缩下来到也可取之处,如下:
第一,富有和贫穷的习惯的列举和对比;
富有的习惯
- 坚持每天读书自学
- 至少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
- 与其他同样具有成功思维的人建立人际关系
- 追求自己设定目标
- 梦想先行,目标紧随其后
- 避免浪费时间
- 每天睡够7-8个小时
- 提前起床
- 发展多渠道收入
- 绝不拖延
- 寻找成功导师
- 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 描绘生活蓝图
- 追求自己的激情所在
- 执着
- 不从众
- 展现良好的礼仪
- 提携和指导他人
- 寻找支持者,避开恶意评价
- 相信自己
- 为他人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 将思考变成日常习惯
- 敢于提要求
- 避开消极事物
- 承担适度风险
- 寻求反馈
贫穷的习惯
投机
过度饮酒
过度沉溺于电视节目
消极心态
不读书
拥有不良的人际关系
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得过且过
花的比挣的更多
对健康不利的习惯
关于这些相互对立习惯,我想所有人应该是一看就能明白,所以也无需过多的解释,总结起来也就是下图所示。这些习惯在我看来是有层次和等级先后的,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维系下去,最后发挥出不可限量的结果---贫富差距。首先,谈早起谈激情谈积极之前,需要先谈梦想(或者说理想吧),这是一切优秀习惯的动力源泉,很多庸碌之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追求什么,所以随波逐流之举是果而非因,继而其他的一些非良性的习惯也就逐渐形成。再者,谈习惯之前需谈养成习惯的环境,有人说贫穷是基因导致的,虽然这未被完全证实,但是却不是毫无道理。习惯形成的最大影响者就是家庭环境,最直接的耳濡目染的习得性习惯(或者说最开始的习惯形成)是来自于对父母习惯的模仿。所以,这里我是想说,要改变现有的习惯,或者屡次失败于改变现状,有个很重要因素或许被忽略了,那就是环境,离开现有的环境或许能帮你进入一个新的习惯形成的循环之中。最后,谈到习惯的好坏,要谈认知(或者说觉察)。很多人之所以在贫穷的习惯里面走不出来,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改变,而是完全就没有认知到这些习惯是不好的习惯,所以改变认知和思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第二,循序渐进的改变习惯,想改变坏习惯养成新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觉察自己的习惯,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很多时候我们在想改变的时候,通常是个自己列出需要执行的新的习惯,但是其实我们没有仔细的觉察和想过我们自身现有的习惯,这是一个很容易导致习惯养成的难题。这正如新年伊始的愿望总是美好,但是大多没过几周这些计划就偃旗息鼓,原因很可能是没有认识到现有习惯和新习惯之间的距离,没有循序渐进的去改变,一下子的改变需要消耗太多的意志力,一开始的动机强或许能坚持个几天,但是越往后意志力越难以支撑这样的改变了。因此我比较认同作者提出的21天改变计划,觉察到的习惯分为早间,午间和晚间的习惯, 第一个七天只改变早间习惯,第二个七天慢慢加入对午间习惯的改变,最后再改变晚间习惯。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的效果怎样,不过我想要是一个人的坏习惯太多,一点一点的改变比一下子颠覆一整天习惯性行为所需要的意志力要少一些,这样让习惯养成过程可控度加大,个体所从改变中的信心就越大,这个改变的过程就越容易实现。
---END---
文 | 栩栩
优雅与智慧相伴,财富与自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