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注
引陈荣捷注,刘宗周云:“此是先生定论。先生他日每言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等云云(如第六条)。予窃转一语曰:‘意不在事亲时,是恁物?千载而下,每欲起先生于九原质之而无从也。’先生又曰‘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云云。先生既以良知二字冒天下之道,安得又另有正修工夫?止因将意字看作已发了,故工夫不尽,又要正心,又要修身。意是已发,心是未发,身又是已发,先生每讥宋学支离而躬自蹈之。千载而下,每欲起先生于九原质之而无从也。噫。”(《遗编》卷十三《阳明传信录》卷三,页十上下。又黄宗羲引见《明儒学案》卷十,页十六上。注家或误以为黄宗羲语。)
引陈荣捷注,但衡今云:“阳明学术主一,训格为正,故格物无间动静。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一心之外,动静皆物也。静犹等物。故已发皆物,未发无物也。未发着重诚正,已发着重修省,诚正犹修省也。阳明治学之严,约理之精,于此可见。”又云:“阳明此节分身、心为二,且各有用力处,似有自语相违之嫌。治王学者,当作次第看,莫作分别解。”
笔记
修身工夫最难之处,在于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难在于诚意,能做到诚意,基本上心也就正了,身也就修了。但是正心和修身的工夫着力点又有不同,修身是就喜怒哀乐已发而言,正心是就喜怒哀乐未发而言。心正,即是未发之中,身修,即是已发之和。
为什么工夫最难处在于格物致知?因为格物致知是细微的工夫,是时时处处在心上用功,不是空口讲讲道理、动动脑子可以做到的。
第36条有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可以说明修身和正心的用力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