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妹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想分享给你,是关于陈景润先生的爱情故事 (手动微笑)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内,凭借一支笔和几麻袋的草稿纸,他攻克了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不仅缔造了一个科学神话,更成为当时的大众偶像。今年3月,在陈景润去世第21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联系到刚刚"探望"过丈夫的由昆,她告诉本报记者,"陈景润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他是整个国家的财富。"
如果我们没有在一起,我就终身不娶
1978年,即将前往美国的陈景润住进了解放军309医院,谁也没想到,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恋人和终身的妻子--27岁的由昆。当年,陈景润已经45岁了,早有领导关心过他的个人问题,但他一律拒绝了,当时,他的爱人只有一个--数学。
"很多人都问:是不是你也看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特意去认识陈景润的?其实根本不是。"由昆告诉本报记者,刚到医院时,她只是隐约地知道陈景润是个数学家,"当时陈景润住在高级病房,医院领导早就跟我们医护人员打好了招呼,没有要事不要打扰陈老师。我本来没想去看(陈景润),但进修的朋友一直说,咱们也去看看!我想,那就看看吧!"第一次见面,由昆形容陈景润"一看就是个典型的书生,很客气,很善良。"当时的她还不知道,就在这次拜访中,陈景润对她一见钟情。
高级病房要求医生每日查房,由昆与陈景润渐渐熟悉起来。她还记得,两人第一次聊家常,陈景润故意问她:"由医生,你爱人也是军人吗?"27岁的由昆很羞恼:"你瞎说什么,没有爱人!""男朋友呢?""也没有!"这样陈景润放心了。
那时,由昆每天十点半准时到一个阳台去听广播,学英语。慢慢地,陈景润也总是出现。刚开始,他还给自己找个理由,不是到阳台晾衣服,就是晒鞋子。后来,他鼓起勇气和由昆搭话:"由医生,你也学外语吗,我也在学。要不咱们一块学吧!"其实由昆知道,陈景润的英文非常好,"医院有一个英文很棒的医生特意考过他,拿一个偏僻的词去请教,结果先生不仅知道词义,还讲述了词语的用法。"
有一天,两人正在学英语,陈景润忽然轻声说:"我们要是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由昆一下被吓到了。"我拿起书,转身就走了。"没想到,几天后,陈景润"追"到由昆的办公室。"由医生,对不起,是我乱讲话。你这么年轻又漂亮,我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我们还是一起学习吧。"拧不过陈景润的由昆最后只好答应,"他当时就高兴了,好好好,那我明天等你。"
再学习一段时间后,陈景润又旧事重提,由昆再次拒绝了他。"我告诉他,第一,做饭、做衣服,女孩子会做的事儿我都不会;第二,我的脾气也不太好。"没想到,陈景润毫不介意,"你不会做饭我们可以吃食堂,不会做衣服你可以穿军装,我捡你剩下了的穿就可以。我比你大这么多,你脾气不好,我会让着你的。"最后,他甚至使出了"杀手锏":"如果我们没在一起,我就一辈子不结婚。"
"说实话,他这么对我,触动肯定是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所以,我犹豫了一下:这么大的事儿,总得和家人商量一下吧。他一听,觉得有门儿,第二天就跑到单位去,到处说自己有女朋友了。"说到这儿,由昆笑了。
别人丈夫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1980年8月25日,相恋两年的陈景润与由昆正式成为夫妻。从此,他们叫了对方十六年的"先生"和"由"。
两人的婚礼办得很朴素,只买了几斤喜糖。但陈景润说,结婚总要置办一个"大件",于是他们一起买了一个红沙发。买完之后,由昆问陈景润:"怎么抬回去,叫所里开车拉吗?"时任院士的陈景润,是有专车的,可他拒绝了,说"我们搬回去"!"我说我搬还可以,你的身体怎么能行,但他坚持自己动手。后来,还是家具店的老板派了两个小伙子,帮我们将沙发搬到公交车上。"上车后,陈景润和由昆坐在沙发上,"先生特别兴奋,偷偷和我说:由,别人坐凳子,我们坐沙发!其实别的乘客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这两人'怪物'啊!"
婚前,由昆曾担心自己照顾不好陈景润,婚后她才发现,陈景润其实特别容易满足。"比如我刚开始学做饭,做的其实很难吃,但先生从没说过,做什么他都吃得香。"此外,由昆也不会做衣服。"那时候都流行自己织毛衣,我也想给他织一件,结果发现自己不会起头,不会分叉,也不会封口。"好不容易织好了,由昆突然发现,毛衣背部掉线了,但陈景润可不管,他让保姆把线一缝,感觉可美了!"到处跟人说,这是由给我打的毛衣,顶舒服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昆还是丈夫的"御用"理发师。"那时候理发店很少,每次去总要排很长的队,我跟先生说,干脆我给你理得了,他很支持,连说好啊!好啊!"于是,由昆用十几元买了一个手动推子,回去在陈景润身上试了试。"哎呀,太难看了,说难听点,就像狗啃的一样,但他说没关系,过几天就长长了。等到去所里,所有人都问她,陈教授,您在哪里理的发啊,找她去!他说,在一个小小的理发店。"
生活中的陈景润是个慢性子,由昆的性格又特别急,有时她难免为此生气。但令人惊奇的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辈子也没吵过架。"只要我生气,先生总是不紧不慢地说,'由,不要生气,生气你就不美了,生气对自己的身体不好,生气的话就会老了……'总之,他绝不跟你叫板,一来二去,你的气也就消了。"
更何况,生活中的陈景润不仅不是天才,反而有种纯真的"拙",让由昆总是特别心疼。"1981年我坐月子,那个月家里采购全靠先生,他特别累。有一次,他大冬天去买吃的,结果忘带网兜了。那天一回家,我发现他人冻得都不行了,两个手还紧紧地攥着菜,左胳膊下夹着白萝卜,右胳膊下夹着挂面,把东西全都放下,他两个手都张不开,被冻住了!我就把他的手放在我的咯吱窝,帮他焐热。"
生活中,由昆还要帮陈景润洗脸、刷牙甚至是洗澡。由昆说:"其实他自己也可以,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他觉得这些都是生活小事,不用太认真,比如说洗脸,用水撩两下就过去了,那可不行,所以我干脆帮他。"有时候,由昆一边帮他刷牙,一边逗他,陈景润会把牙膏喷的哪儿都是,两个人一起乐。
有人说,跟这样的丈夫一起生活肯定特别累。但由昆告诉本报记者,陈景润的确很忙,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但他是最最有责任感的丈夫。"别的丈夫都陪妻子逛公园,逛街,他没有时间。我说我自己去吧,他坚决不同意。他告诉我,别人丈夫能做的,我也要做到。"
但是,数学家就是逛街也别有"技巧"。"我俩一起去商店,结果他告诉我别带钱。我时间有限,带钱花费的时间太多,我陪你逛,一起选,下次你自己来再带钱。"两人一起去植物园参观,总是4点起床,5点出门,等到八九点别人进园,两人已经回家了。"先生说这样人少,有效率,他的时间观念特别强,总要把时间计算好,最大的效益化。"
最让由昆难忘的,是她生儿子做剖腹产。"因为儿子头部较大,我又是30岁出头才生,医院要进行剖腹产,让先生签名同意。把肚子剖开取出孩子,先生哪见过这阵势啊,吓坏了,一再让医生务必保证我的安全,就是不签字。后来我等不了了,他没办法才签,还在下面郑重地写了一行字:一定要保证我爱人安全。"当时,医生询问陈景润,一旦出现意外,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先生毫不迟疑,当然保大人!这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真是用心待我。"
不工作,我还能做什么!
1984年,陈景润不慎跌倒,从此患上了帕金森式综合症。从1984年到1996年去世,白色的床单与吊瓶成为了由昆对丈夫的记忆背景。每次回忆这段经历,由昆总是特别痛苦。她告诉记者,"最难的是喂先生吃饭,他的肌肉不听使唤,嘴也闭得紧紧的,必须张嘴才能喂进去,没办法,我们就用压舌板,把他的嘴张开后,将饭菜一点点送进去。"儿子陈由伟回忆,用这样的方法吃饭,父亲一顿就要吃一个小时。最后,父亲的下牙全倒了,母亲流泪,父亲痛苦。
然而即使住院期间,陈景润的工作也没停止。住院没多久,由昆就接到医生、护士们的集体"告状":"你家陈教授,总是熬夜工作不休息,到底是来住院还是来工作的?"由昆跟先生"算账",陈景润向她保证好好休息,但总是口头上承诺"他记住了医生的查房规律,医生要来,他就休息,等他们一走,他继续工作。"那次,由昆真是气坏了,她整理好陈景润的所有笔记,一股气都背回来了家。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丈夫的电话:"由,你必须把我的东西送回来!""那是他第一次和我生气。我跟他说,你怎么不会算账呢,身体养好了工作的时间不是更多吗?"然而陈景润很坚决:如果不能工作,要我干什么?
由昆说,这句话真让先生说着了。"只有两个月不工作他就去世了,从1996年的1月17号到3月19号,这两个月他已经没法工作了,浑身插满了管子,气管已经切开了。"
1996年3月19号凌晨,由昆睡不着,像有预感一样,她将儿子叫起来,带他去看望陈景润。她告诉本报记者:"直到去世前,先生的意识都很清醒,但他没法说话。我知道,他最挂念的事儿有两个,一个是奋斗了一辈子的'一加一',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儿子。我跟他说,如果你听到了并同意,就伸一个指头,我知道你担心儿子,你放心吧,我会将儿子培养成人。"听到由昆的话,陈景润慢慢地伸出一根手指,由昆说,这是先生对我的嘱托,是我对先生的承诺。
陈景润去世后,骨灰盒装不下所有的骨灰。由昆决定,将剩余的骨灰带回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我说带先生回家,有什么不可以?回家后,骨灰盒就放在他的书房里,好几年的时间里,我感觉他并没有死,有什么事儿,我都去跟他讲。"后来,陈景润的家乡希望将剩余的骨灰迎回去,但由昆没有同意。"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单地呆着,想将他放在近一点的地方,能随时去看他。现在,骨灰被安置在北京的万佛园,那里的风景很美,生前,先生很喜欢植被景色,但没有时间欣赏,如今,就让美景伴他长眠。"
由昆告诉本报记者,此生,她不会忘记陈景润,"如果有下一世,我还愿意嫁给他。"
你看陈景润先生那么优秀都被拒绝了几次,由昆也不是一下子就喜欢上陈景润先生的,所以呀你也不要这么直接,还有这么长的时间,我会慢慢等你的[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