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没有早点读书学习44:一见钟情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一见钟情”。
今日话题为“一见钟情”,一个浪漫而神秘的爱情现象。从遗传学视角审视,它被视为人类作为生物为选择伴侣、繁衍后代而触发的一种本能反应,其发生可能瞬间发生,毫无预警。美国一项针对21至70岁单身人士的调查显示,约6成男性和近半数女性相信一见钟情的存在,其中,约4成男性和3成女性声称亲身经历过。电影中“人群中只一眼,便认定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对方”的情节,是否真实存在?若真有其事,其可靠性又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见钟情的内在逻辑与规则。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源于对方对我们具有奖赏价值,这种奖赏可直接表现为相处时的愉悦感受,也可间接通过物质、地位、情感等方面满足我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及信任需求。若希望他人对你一见钟情,不妨参考以下吸引力法则,并在某些方面做出改进:
注重外貌
美好的事物能带来愉悦感,人际间的初次吸引往往源于外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俊美外表的“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无论职场、友情、恋情还是婚姻,俊美之人往往被认为更易相处、讨人喜欢。这种对外貌的偏好并非后天习得,而是先天形成。例如,婴儿对姣好面容的喜好与成人并无显著差异,甚至在面对陌生人照片时,新生儿会对评分较高的俊美面孔凝视更久,这源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脸刻板印象”。寻求相似性
我们倾向于被与自己在人格特质、价值观、经历、背景、兴趣、品位等方面相似的人所吸引。相似性被认为能减少冲突、增进信任,便于理解与沟通。此外,我们还会被拥有我们渴望却尚未具备品质的“理想自我”形象所吸引,但这种“致命吸引”可能导致原本吸引人的特质逐渐转变为令人厌烦的缺点,如起初欣赏对方的独立强大,久而久之却视为傲慢霸道。青睐喜欢我们的人
我们追求最可能带来回报的伴侣,吸引力的核心在于“奖赏”与“正向互动”。心理学家借鉴经济学模型提出,对潜在伴侣的期望值等于其外貌吸引力与自身被接受可能性的乘积。这意味着,尽管对方外貌出众,但如果感觉被接纳的可能性极低,对其吸引力的评价也会降低。个体的安全感影响着对被接纳可能性的认知,易低估自身价值的人往往对伴侣期待过低。情绪双因素理论(吊桥效应)
当体验某种情绪时,人们首先感知生理唤起,然后在当前环境中寻找解释。例如,与约会对象共做刺激性活动时,心跳加速可能被误认为是对对方的强烈反应。心理学家Donald G. Dutton和Arthur P. Aron通过“吊桥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在心跳加速的高处遇到有吸引力的人,会对其评价高于平时。亲近产生吸引力
距离上的接近能增强吸引力。一项关于大学宿舍友情形成的研究显示,学生对同楼居住的同学好感度较高,相邻寝室成为亲密朋友的比例远高于相隔较远的寝室。空间距离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可能是因为与邻居更容易发现共享兴趣和相互奖赏的机会。熟悉产生喜爱
一项单词实验表明,被试对多次呈现、更为熟悉的单词好感度更高。同样,我们更可能喜欢经常见面的人,重复接触(甚至仅是图像)能提升对他人的喜好。只要最初对对方持积极或中立态度,“日久生情”就可能发生。反之,若最初有负面看法,频繁接触只会加剧厌恶。因此,提升吸引力的策略包括:靠近对方、共同参与刺激活动、增加曝光率、明确表达好感,当然,颜值仍是关键。
那么,一见钟情是真爱吗?
一见钟情与自恋关联
一见钟情的感觉可能并不可靠,因为它往往与“吸引力相似感”有关:当我们被某人吸引时,会无意识地认为对方与自己相似。这种现象可能源于自恋,将对方视为自己未实现理想自我的替代品,误以为拥有对方即拥有理想中的自己。这种投射使我们过度强调相似性,从而放大吸引力,但这种认知可能片面且扭曲。随着深入了解,一见钟情的魔力可能消退。一见钟情的深度问题
评估感情深度涉及“情感强度”与“现实基础”两个维度。前者指某一时刻感受到的浪漫情感强度,后者指长期相处中积累的共同经历及需求满足。一见钟情看似缺乏后者,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见钟情带来的强烈情感强度促使双方更愿意投入时间相处,为构建现实基础打下基础。因此,一见钟情完全有可能开启一段深刻感情。
一见钟情开启的感情有何优劣?
优势:
激情驱动积极互动
一见钟情带来高昂激情,激发对对方的美好想象和积极期待,有助于以“我需要你…”而非“你为什么不…”的积极方式沟通需求,有助于解决冲突,增进感情。积极寻求相似性
一见钟情者倾向于认为有吸引力的人与自己相似,相处过程中会持续寻找共同点以化解冲突,尽管这些相似性可能并不准确。这种努力有可能有利于关系的长远发展。
劣势:
困于想象
一见钟情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主观期待和想象,大脑会选择性地呈现符合期待的信息。当对方的实际行为与预期不符时,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失调感,如“Ta竟然是这样”。
对一见钟情的伴侣而言,能否妥善处理冲突、展现出足够的包容力,是关系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与人格成熟度密切相关。愿你既能体验一见钟情的浪漫开端,又能收获日久生情的深厚情感。
今日电影推荐:《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
1995年美国上映 豆瓣评分8.7
2004年柏林电影节上映 豆瓣评分8.7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2004年美国上映 豆瓣评分8.4 金凯瑞+凯特·文斯莱特
读书笔记:
《思考致富》读书要点整理
学校教育并非通往财富的金钥匙👉明确目标、坚定毅力和对成功的炽热渴望才是成功之匙。
提升毅力的策略👉确立明确的动机,涵盖目标设定、个人欲望、独立精神。
理解爱与性的本质差异👉爱是精神层面的情感连接,性则是生物层面的需求,唯有基于理解和尊重的爱才不会带来伤害。
克服六大常见恐惧👉对贫穷、批评、疾病、失去爱情、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驾驭思想的力量👉养成让大脑持续思考的习惯,用明确的行动计划支撑目标的实现。
通往财富之路的战术指南👉激发思想火花、树立致富欲望、运用积极自我暗示、保持持久动力和坚定信念、掌握专业投资知识、捕捉财富灵感、克服拖延症、精心策划行动方案、组建智囊团、克服消极思维模式。
本书总结了富人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包括明确目标设定、坚定信念,以及拥有一个高效运作的智囊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