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之旅”工作坊回来之后,一直没有好好沉淀下来写写东西。这次工作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上一朵老师提到的一段历史。佛陀在其开悟之后,回到他的王国去看望他的父亲,当时他的父亲非常生气,对佛陀说:“我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生了你这个儿子,我给你无穷无尽的财富,给你千军万马,让你尽享荣华富贵,你却不要,而选择出家,你太让我痛心了。”佛陀当时回了父亲一句话:“到底是你的期待伤害了你,还是我的行为伤害了你?”这句话一直印在我心里,它给我带来的触动不止一点点。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去看待一切人事物,却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过,这些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不是全世界的真相,而执着的把自己的信念认为就是世界真相,我所认为的就是对的,我就是世界的标准,听我的就对了。
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定学校,定专业,报各种兴趣班,培优班,认为父母为孩子做选择是对的,而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如果孩子在父母铺好的路上乖乖的走一辈子,那他永远也无法超越父母,而只能活出父母所设定好的角色。在《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中,作者提到:通常与处理现实中的问题相比,调整我们的期望值是更难跨越的障碍。我们拒绝接受孩子最本真的状态,给他们提各种要求,终其原因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抱有期待,因为我们也是这样在父母的期待下长大,在社会和周围人的眼光中成长,我们甚至没有怀疑过这样的养育方式到底有没问题。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包括接纳当下与未来的自己。佛陀的父亲之所以痛心,正是因为他给自己儿子下定了标准,他期待他也能够像他一样继承王位,统治国家,在他的信念里,这才是正确的道路。他不能接纳他的孩子出家,他也就同样不能接纳自己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将孩子的童年看作是播撒种子的季节。孩子有权选择给什么样的种子浇水,他们心灵中固有的智慧会引导他们选择自己的命运。
所以,“放下”这个词蕴含的能量很强大,它不仅限于让我们放下过去,放下那些已不利于你最高利益的限制性信念与旧有模式,还包括放下“期待”。我们常说断舍离,精神上的断舍离才是最重要的,人类大部分的情感痛苦都是精神上的沉重所造成的。当人们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痛苦就产生了。痛苦仅仅是痛苦,没有附加的意义。是的,痛苦不是好滋味,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给自己的痛苦添加抵触和抗拒,而是泰然处之,那么痛苦就会转化为智慧。一旦放下这些精神包袱,内在空间变大,内心自由,人的包容度也就变大了。
“觉醒”的意思就是保持清醒,真正的清醒,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都保持清醒。其中包括能够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现实也许同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不同,然而现实就是现实。保持觉醒的状态意味着,我们在面对现实时,要清楚地了解它的固有状态。我们因势利导,清醒地作出选择,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享受生活就是欣赏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想象着它应该怎样。武志红老师有篇文章提到,处理人际关系最糟糕的方式,就是100%角色化要求。你是服务员,所以你就应该如何如何;你是我下属,你就应该如何如何;你是我伴侣,你就应该如何如何;我是你妈,我是你爸,你就应该如何如何......“你就应该.....”,这就是角色化要求。如果对对方有太强的角色化期待和要求,那就很难看到真实的对方,除了特定的角色外,对方还是个独立的个体,去认识并接纳那个角色下真实的人,才能感受到彼此之间那份无条件的爱。
《父母的觉醒》中,作者提到过别人问他:孩子长大后,你想让她做什么?而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女儿将来应该变成什么样子。他给到的回答是:“她已经做到了。我只希望她做到内心宁静。一旦她懂得了这一点,就会拥有全世界。”
放下头脑中设定的各种“期待”,对周围的一切抱有感恩之心,对孩子表达感激之情,仅仅因为他们的存在。当心中没有所谓的期待,能以一颗悦纳的心去看待世间一切,对任何人,都能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你就会发现来到你身边的,都是等待着你拆开的惊喜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