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是无量啊,圣人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戒,有说为贪嗔痴三毒。
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你看这个贪字,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贝,贝是不是金钱物质啊?
时时刻刻盯着金钱、物质、名闻利养,就是「贪」。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
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哭什么?
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
好了,嘴巴堵住了。
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开心了,欣赏了,是不是贪?
一直到临死都在贪。
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是不是?
不活白不活。
有的人还贪死,死得快,为什么?
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
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
就是由于这个贪,而生出无量烦恼习气。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们就是因为时时刻刻,都想着金钱、名利、物质。
才会导致心上刀兵横出,性中意马乱闯,不得一时宁静。
造成三魂七魄尽成魔军,五脏六腑皆为战场!
最终导致脑子不清明、身体不健康、事业不顺利!
这些都是因为「贪」导致的!
可见「贪」心不除,对我们的生活危害太大了!
那如何对治我们的「贪心」呢?
在六度波罗蜜中,第一就是「布施」,对治贪心。
布施就是在扩大我们的心量,让我们放下金钱等身外之物!
这个贪呢,是与鬼道的气氛相应。
所以我们骂人:「你这个贪心鬼呀」,是不是?
贪心包括名、闻、利、养各种享受。
修行人到一定境界,物质财富可以放下;
但,名,未必能放下。
有些人不修还好,修行反倒修出名来了,修出功高我慢来了,修出自以为是来了,修出嫉妒心来。
《道德经·第十三章》言“宠辱若惊!”
就是说现在的人太执着于身外声名的享受,将名利得失看的太重太重!
得到名利就欢喜,得不到就生怨气,就开始抱怨!
究其根本都是因为「贪」!贪高好好!
比如有些人,如果听了上司在表扬哪一位同事做得好,表现优异,他的心里,就像猫抓一样。
你要明白呀!上司表扬哪一个,批评哪一个,都是逗机观教。
都是提升我们内在力量,扩大我们心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佛家讲有随喜功德啊。
当表扬、赞叹别人的时候,是不是使你的境界提升了?
是不是给你增加了光明啊?
当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啊?
不仅可以警醒自己,不去犯同样的错误;还可以帮助我们改正我们的问题!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要会用心啊!用真心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上天给我们传达的信息。
《道德经·第一章》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就是说呀,当我们在无欲、清净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到,事物的本来面貌;
而在有欲望、杂念纷飞的时候,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事物的外表而已!
而真心就是那颗无欲、无我之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