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生体测制度的发展(一)《劳卫制》
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
在项目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锻炼项目以外,《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内容。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重新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75年五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是: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为了解决现代文明带给人类健康的威胁,例如,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等问题。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2014年版。(后台回复【健康标准】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资料来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02
当代学生绕不过去的坎
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小赵今年19岁,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去年体测他勉强通过,引体向上一个也做不上来,1000米耐力跑更是令他叫苦不迭。他在为了今年能顺利体测练习长跑。
阿兴今年18岁,刚上大学。直到体测前一周,才听闻此事,心中不免有些慌张,想到自己备战高考远离了运动一年之久,他急忙系紧鞋带,打算先去运动场活动活动身子。
而更多大三大四的学生需要面临的压力只多不少,一方面要忙着考研,准备毕业,一方面又需要合格的体测成绩来拿到毕业证。
现实中的小赵、阿兴还有很多,十月、十一月的时候,便是他们操心今年的体测的开始。或是练习引体向上,或是拉伸拉伸筋骨备战侧位体前屈,但不可避免而又最痛苦的是———耐力跑。
03
耐力跑的苦痛
耐力跑,即我们熟知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这个项目是大学生体测的必测项目,也是许多人最不想面对的一个项目,虽然他们的耐力跑分数可能不差,但是耐力跑带给学生的精神以及身体压力着实不小。
在耐力跑的途中,由于肌肉需要大量供氧以提供能量,但呼吸不足以支撑需要的氧气,此时部分肌细胞便会采用无氧呼吸。由此产生大量的乳酸,这也是肌肉酸痛,发力难受的罪魁祸首。由于乳酸的大量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难受的症状。其中生理极点便是一大令人难受的后果。
生理极点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力落后于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做“生理极点”。
而在800/1000米中,不常跑步的学生在后半程的耐力跑中就容易达到生理极点。那时候的他们,如同一具行尸走肉,只靠一点残存的意志去坚持,腿越来越沉,吸入的空气好像火一样点燃每一个肺泡。
Second wind
在生理中,翻译为“第二次呼吸”,不大准确。实际上Second wind指的是在“生理极点”后,第二次唤起的活力,在这时,你会感受到有一种可感知力量在推动着你向前,相比“生理极点”的过程,你会感觉重获新生。
但很可惜的是,在800/1000米跑中,由于距离过短,导致大部分人可能只会到达“生理极点”,而感知不到Second wind的存在。这就导致了在跑完全程之后,你可能正好处于“生理极点”的状态。冲过终点线是一段痛苦的终结,而也是另一段痛苦的开始。
04
现行的耐力跑标准
(一)及格与优秀
从表中标红区域可以见得,以大一大二男子1000米为例,及格(60分)要求达到4'34",而优秀(90分)要求达到3'30"。在及格和优秀中间还是有着一分钟的差距。但要是以及格为目标,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学生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二)年龄与要求
从表中可见,对于耐力跑的要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以女子800米优秀(90分)为例,从初一要求3'49",到大三大四要求3'28"。每年的涨幅在2~5秒钟。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肉的发育趋于完全,随之也会伴随着体质测试要求的提高。
现行的2014年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男女体质不同,年龄大小不同,进行了合理而缜密的考量,划定出此套评分准则。
END
学生们还是要好好锻炼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