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一词简单质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音节,似乎每个人都能轻易地说出这个词,但并不是每个说出这个词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它的伟大。
刚刚百度了一下,想看看“谢谢”这个词的来源,果不其然,从人类发展文明至今,“谢谢”这一行为一直相辅相成,“谢谢”起源于人类文明,那么文明又是如何产生,文明来源于思考,有了思考这一行为活动,就有了语言,语言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产生了心灵的碰撞,有了心灵的碰撞便产生了对文化的需求,文化与文明应运而生,而“谢谢”一词正是文明的体现。得到了他人的帮助,道一声“谢谢”;得到了理解与认同,道一句“谢谢”;被他人关爱照顾,由衷地说出“谢谢”。“谢谢”表达了自己对他人帮助这一积极行为的认可与感谢,随着文明的深入发展,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谢谢”已经演化为了一种义务的表示形式,而不是情感的衍生物,就像几年前拥有苹果手机是件值得引以为豪的事,苹果手机就是当时的风向标,谁手握苹果谁的地位相对就更高,而现在,伴随着GDP的上升,拥有一部苹果手机已经不是问题了,苹果变成了街机,不再是富裕的象征。古时候,人们注重礼仪修养,但不是家家户户都可以接受正规的礼仪培训,只有身份地位高、殷实的家庭才有资格谈礼仪,与现在文化普及、大学生泛滥的社会对比,古时候有文化的仅限于官宦家庭,所以那时候的礼仪是十分繁杂的,《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而转眼于现在,受欧美当代文化的冲击,礼仪的重要性已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交往看似随意无隔阂,但摩擦相对也更多,“谢谢”在古时候是一种正式的礼仪,发自内心的真挚道谢,现在显然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真挚,我借给了你一千块,你说“谢谢”,你遇到坏人我替你出头,你说“谢谢”,我送给了你一份礼物,你说“谢谢”,但以上的这三个“谢谢”仅仅注重于“道谢”,却失去了最重要的真诚。
与他人的交往中,有时候我倒宁愿对方对我真心地笑也不想听到虚浮的道谢,乐于助人虽说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但当对方以一句“谢谢”潦草应付,内心的火苗也会被即刻浇灭。
如今“谢谢”多用于对外人,对于自己的家人却不再正式表示感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我们要学会感恩,给再多的钱买再多的营养品也不及一句感恩的话,一句“谢谢”道于家人恰如其分,它包含了对多年抚育培养的感谢,我们最应该感谢却最不常感谢的就是家人,他们付出最多却要求最少,他们最关心我们却被我们伤害最深,此时这句简单的“谢谢”已不再是一种表示形式,它已经上升到了文明高度,家人是我们最应该说“谢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