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组:杜培辉、曹清华、吕雪淳
指导老师:刘新阳
科目:Mixly
课程名称:“曝光报警”
教学对象:初一
课时:两周(每周一课时)
一、学习需要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1、 起点水平
本学科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有关Mixly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技能。由于此次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以及一定的开放性,当在学生拥有一段学习经历后进行,可以允许学生有适当的差异,对学生逻辑能力、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2、 认知结构
初中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已形成;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3、 学习态度
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
4、 学习动机
初中生对简单易操作、生动有趣的Mixly有浓厚兴趣,有很强的学习动机。
5、 学习风格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形式,有利于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组成情况,有利于实现异质分组。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将采用层次分析法。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敏电阻、蜂鸣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掌握光敏电阻与蜂鸣器的程序代码;
3.掌握综合运用Mixly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勇于表达与实践;
2.能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勇于创新与积极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创客教育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策略
本课程采用建构主义下的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期间以实际情况为导向,混合以多种教学形式。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Arduino实验套件
五、教学重、难、关键点
(一).教学重点
光敏电阻与蜂鸣器的程序代码与原理
(二).教学难点
代码的具体设计与线路的组装
(三).教学关键点
光敏电阻的程序代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大家应该都知道小宝宝是不能见强光的,但总有些粗心的父母在带孩子出门时忘记给予宝宝一定的保护,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小的玩具或饰品,当光强度对宝宝有伤害的时候,让它来提醒父母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曝光报警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曝光报警器所用到的基本器材,包括光敏电阻、蜂鸣器的基本原理和连接方法。
2.展示有关光敏电阻和蜂鸣器实例的程序代码,整体讲解程序框架构造,详细讲解每个模块原理。
(三)小组协作
教师活动:
1. 分小组,4-5人一组。
2. 提出问题,能否在刚刚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个能检测光强度的声光报警器。请小组讨论,之后交流想法,完成作品。
学生活动:
1. 自主思考。
2. 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3. 分工合作,做出作品。
(四)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
1. 有序组织小组上台展示。
2. 对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指导和知识补充。
学生活动:
1. 组内商量选出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2. 认真听其他小组同学的讲解,总结优点和不足。
3. 认真倾听老师对各组的建议和指导,总结本组不足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要点。
2.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强调。
学生活动:
1. 回顾知识要点、实验操作过程。
2. 认真记录容易出错的地方及避免的措施。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再度创新,能够让装置根据不同的光强范围发出不同的声音。
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从多角度展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评与反思(10%);
2.组内互评(20%);
3.组间互评(20%);
4.教师评价(10%);
5.过程评价(30%)——主要评价学生的活跃程度、积极性及努力程度与实际能力;
6.成果评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