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会实作——从部门牵头到巴蜀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朋友不想去上课了——虽然一开始他就不完全想,但当老师炫了一段solo以后,他被旋转和倒立吸引了,开始接受。

      老师教了几个动作,但旁边的一个男孩始终跟不上,提醒了几次,老师忍不住了,大声地斥责。小孩承受不住,哭了起来。老师没有停止严厉地教育,小孩也越哭越大声……大概三分钟以后,一位大人推开了门,准备进到教室。老师伸出一只手掌,做出拒绝的手势,家长退了出来……

      我不禁联想起听说自家小朋友,在换这位老师之后的第一次也是这样哭着出来,又在鼓励下回去,当时自己的心情……

      家长不易。



图片发自简书App

                      - 01 -

      “课程”和“团队”是巴蜀管理的两大抓手,每年7月(11月)的“学术年会(峰会)”和2月的“新春团圆活动”是最主要的平台,分别由课程部和校务部牵头、物业部全面保障。

      今年开学以来,课程部根据校长室的安排,对峰会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协调各部门推进,工作坊、会务、互动、环境等有条不紊。

2017小学教育巴蜀峰会议程

      10月19日,校长扩大会回顾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决定峰会节奏从研究逐渐过渡到现场准备,两个半天的大会和会中会后的文化体验转到校长室各位副校长牵头,课程部专注于半天的工作坊的研究。10月26日,校长将细化的流程和落实的参会人员交给牵头的副校长,据此作现场的议程。

      11月1日,梦想剧场,大会实作,各方到位。课程部将前期互动设计、物业、学生节目、环节人员时间预设等“菜”统统端出来,供倩、南、杰校组合设计。

图片发自简书App

                        - 02 -

      校长们设计流程顺序:几个环节,发言顺序,是否中途休息,是否开场节目或视频等。

      设计匹配时间:参会习惯9点开始,12点结束;有外宾采取同声传译;据此确定各环节和发言的时间。

      设计人员分工:明确现场需要的人员,统筹、背景主持、串词、简报、PPT播放、微信上墙等。

      设计现场环境:坐位、LED、音箱、耳麦、灯光等。

      以上,通过制定详细的“议程”,从思路到现场,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证先想到位,再落到位。

      至此,课程部的统筹工作也“告一段落”。

开场儿童音乐剧《开普勒星球》

                      - 03 -

      如果说“主旨报告+工作坊”设计是峰会的学术逻辑,那么,课程部牵头到校长室负责,便是会议开展的行政逻辑。

      前一阶段,课程部全面统筹峰会的整体设计和推进,充分发挥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驱动作用和“一把手”功能,一竿子插到底,做深、做实——这个阶段,副校长们做“指导和建议”;转入现场阶段,几位副校长从指导变为直接操刀,各统领一个半天——课程部的角色也从统筹变为给校长们做建议。于是,“部门纵向负责学术统筹,与,校长室横向负责全面实施”便实现了纵横的交汇,并在1号实现了话轮转换。“这无关级别”,保证了部门的专业思考,又吸收了不同人的想法,从而在碰撞中,让不同的思路融汇,从而发挥出了巴蜀的集体智慧。

      这是巴蜀各项重大事项的团队互动模式,避免了少数的权威主导,而激发并拥有了更高的集体智能,提升了管理的整体效益。

    “集思广益,必定成功”,国人在取得成绩的时候经常爱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的功劳”,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在说明团队智慧的力量。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如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团队工作的机制都能放大这一点,这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又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呢?

      不言而喻。



      《教育故事》本期要出巴蜀评价专题,选用了一篇我记录工作坊研究历程的文字。和生老师及编辑的对话修改中,才发现,自己这些日常,主题表达不明确,行文很啰嗦,各块缺少连接词呼应,结尾平淡无升华……怎么就没人留言告诉我呢?拉住我呢?

        我要进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