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过被因为自己母亲逼着去相亲的经历? 喜欢的衣服总是被她挑三拣四四处打量? 又或者想要去为了提升自己学习,却遭到父母强烈反对?
有过被爸爸或者妈妈行为干扰的情况,始终陷在痛苦之中无法脱身吗? 甚至有些人的生命轨迹似乎处处扎着爸爸妈妈这个别扭的钉扣。
一、 爸妈对待我们与对待朋友的关系一样吗?
爸妈总企图改变我们,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短期满足,他们以父母的这个标签给我们戴上另一个标签:子女。
他们理所当然得觉得,孝敬父母就应该是顺从,不忤逆爸妈的心愿。
当我们试着想一下,平时是如何跟朋友们相处的。
是不是平时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你们是否用合适的方式去回应对不同观点的看法?
比如说,有一些朋友性感的风格,而你喜欢中性风,你会强烈要求你朋友去选择她不太中意的风格吗?
大部分人当然会选择建议对吧?这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沟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你的人自然会去发掘你的闪光点。
那么现在回到妈妈说我们不适合这件衣服这件事。
如果他的语言是温和的,那么它是一句建议;如果是很强硬的语气,那其实他并非用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沟通方式讲话。
我们可以选择用小孩子的方式回应,可以说我就是喜欢这件衣服。 或者以成年人的方式回应,你可以说这是我的自由,请你不要干涉。
这两种方式一种是小孩子与大人的对话,也就是平时最常使用的沟通方式。 后者却是成年人与一个大人的对话,无法沟通。 我们的语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
二、 那么我该如何做平等沟通的一个个体?
当我们已经面临爸妈运用言语暴力或者情感控制你时,该怎么办? 有时候就是一件小事,可是爸妈总希望可以帮助我们不走错路,希望在你的人生有参与感。
这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走过那么久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我们是他们的附属品或者延续。
可是想想,我们每个人是一个个体,爸妈也都是个体。 为什么不脱掉这个标签,都以人跟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去沟通呢?
爸妈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不应该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儿女身上,附属品真的挺重的。
看起来爸妈跟我们的关系挺坚固,交流方式似乎已经确定下来了。 但事实上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远不及他们还剩下的年头。
我们都还有大把时间去学习如何爱人。 有时候我们一味的抱怨爸爸妈妈给我们的控制太过,却从来没有反省自己。
其实人都是需要温暖的,为何我们坚守着自己,却没有向父母伸出双手? 是不是有考虑他们的感受?
爸爸妈妈不懂社交网络,他们甚至几年出不了一次远门,有自己的时间。 他们的眼里可能除了茶米油盐没有其他值得去计较的事。
他们有他们没有解决的金钱梦跟无数个尚未发掘的爱好。 其实他们的举动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这些我们都没必要去追究。
蔡康永老师在壹心理的专访中讲过,我们不是每一件事都一定要追溯他产生的原因,所有事情都是交织逐步形成的。 爸妈的语言暴力对于对你来讲伤害到什么程度是取决于你自己。
举例说别人用一颗子弹射你,你受伤的程度,不由你自己决定;可是当别人用一句语言来伤害你,你受伤的程度,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所以一感到爸爸妈妈有对自己的语言暴力,我们首先应该冷静,我们是个成年人了,我们有能力去沉静下来。 然后反思是不是平时自己做不到关心。不够关注到他们。有些人甚至都不清楚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在做什么。
是不是应该我们先做出一些改变? 我们给爸爸妈妈的温暖他们能不能感受得到呢? 如果我们连一点温暖都不给他们,凭什么一味要求父母为我们改变呢?
这些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的爱人的能力,每个人面对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跟弱点。
跟伴侣相处其实也是一样,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丧。
不强加干预是我们本该拥有的温柔。不肆意猜测,做个温暖的人,做个酷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