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为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论语》中,“弟子”这个词语从意思上来说,与今天我们所认知的“弟子”的意思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就是“老师的学生”。

但在这里却要解释为“后辈、年轻人”,不然只是“学生、弟子”是不是有些讲不通?

不同的是,在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内涵不同。

在古代,老师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有若父子,所以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到了现在,我们再来看“师生”这个关系,那就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现在的“尊师重道”,大部分往往是一个口号。或许我们可以从小学生张口闭口中还能听到“老师说的”。

孔子是做学问的,对于他的弟子是怎样教育的?或者说告诫年轻人要怎么做?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兄弟姐妹,做事要谨慎小心、踏实可靠,说话要恪守诚信、言出必行。对人对物对国家,都一样的爱,不要瞧不起谁,也不要憎恶嫌弃谁。亲近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跟他们做朋友。把上面说的这些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再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但反复阅读,再结合现在的环境,最后一句这样解释是不是稍微有些不大合理?

现在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对于学习的阶层是一层一层的提高,难度是一层一层的加深。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难道我们就不能在实践之余,尽量利用时间来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非要等前面说的那些都做到了之后,再去学?

我们要回过头去琢磨琢磨孔子的“道理”是什么?

孔子的重心在于“人”,在于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孔子的精神在于“行”,而不是在于“说”。

所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讲的是要“在(从)做中学”,先把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学到、做到、做好。

生活是一本书,书本也是一本书。不读生活读书本,不是舍本求末吗?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萧让 (1) 死过之后的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 苏雨轩和历元生是好朋友,他们像往常一样去新华书店看书,来...
    萧让听雪阅读 2,256评论 0 8
  • 现在的自己真的很不成熟 却还偏偏要去装的很成熟 到头来 郁闷的还是自己的噗通噗通 有时候 觉得人生真的很艰难 但连...
    原来天空这么高阅读 1,683评论 0 0
  • 今天又是一个美丽的晴天,比之昨天的碧空如洗,今天多了可爱的白云朵朵,翻转了天气预报的阴雨,实在是老天给的一个意外之...
    Jessy自由行走的猫阅读 1,950评论 0 0